(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立意于屈原名篇《天問》,采用古今對話形式展演的宜昌原創兒童劇目《天問》,在第六屆“金畫眉兒童戲劇展”斬獲“明星劇目”獎,當傳統詩詞遇上傳統戲劇,卻以一種古今對話的新形式迸發了火花,讓人們再此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新魅力。
歷史發其源,文化鑄其魂。中華上下五千年,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一首詩、一句詞、一種思想,都是一道風景,沉淀在這浮動的五千年里。“五千年并不遙遠,穿過那間宋代酒肆的殘垣斷壁,從漢代人的墓地經過,我們便可望見五千年前的篝火……”歷史的光陰千淘萬漉留下的,都是我國的文化瑰寶,需要靜下心、沉住氣,細細品味。
如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需要以現代的眼光去審視、去發展,在文化的長河里,傳統與現代,絕非對抗的關系。用傳統文化豐富生活,用現代手段激活傳統文化,為其注入新活力,不僅為傳統文化賦予更多新生,注入了不竭的動力,也讓傳統文化不再“束之高閣”。“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大膽構思了“數字敦煌”,利用現代技術讓莫高窟“容顏永駐”。所以為往圣繼絕學,終究是要落到實踐中去,宜昌原創劇目《天問》的獲獎,讓我們看到僅有傳統的威嚴不足以讓文化光彩奪目、沁人心脾,還需跟上時代的脈搏才能讓文化煥發新的活力,用當代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才能真正走進人民心中。
文化的價值,在于對傳統之本的堅守,也在于與時俱進的傳揚。沒有創新,傳承便沒有了動力,正如沒有浪花,大海便沒有了生命力;沒有傳承,創新便沒有了根基,正如沒有根系,大樹便無法長成。只有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才能讓“舊”文化“活”起來,讓“新”點子“立”起來!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周雪梅(宜昌枝江)
責編:楊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