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林杉 通訊員李雯倩 韓安之)“手捧家鄉水,澆灌石榴樹。”9月8日,一份跨越2079公里的湄公河水,被澆灌在中南民族大學南湖園石榴園。來自云南西雙版納的2023級新生唐夢瑤,把這份家鄉水澆灌在一顆石榴樹根部,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們一起,攜手共育燦爛的民族團結之花。
和湄公河水一起澆灌在石榴園的,還有長江水、黃河水、雅魯藏布江水、洞庭湖水、鄱陽湖水……涓涓細流匯聚在武漢、匯聚在中南民族大學,灌溉在30顆石榴樹下,象征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共促中華民族繁榮發展。
開學前夕,該校號召各地新生采集一份家鄉水。9月8日,近200名來自不同省份的2023級新生和校長李金林一起,共育一顆石榴樹,共聽一堂思政課。
據悉,此次水系采集區域包括長江、黃河、黑龍江、雅魯藏布江、京杭大運河、洞庭湖、鄱陽湖等20多條河流、湖泊流經區,采集點自北向南、從西到東,遍及全國各地,共涉及阿克蘇、鄂爾多斯、銀川、拉薩、都江堰、荊州、岳陽、西雙版納、深圳、上海等100多個地方。
“我們的校園——中南民族大學始建于1951年,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創辦的民族院校之一。多年來,學校因黨而生、為黨而立、跟黨而行,并孕育出‘篤信好學,自然寬和’的淳淳校訓,成為培養各民族高素質人才的搖籃,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地,以及展示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李金林動情地講述民大發展成就故事。
李金林鼓勵同學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在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尋找人生的坐標,在腳踏實地的奮進中銳意進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繪就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最美同心圓。
“父母非常支持這項活動,專門開車1小時帶我到黃河邊取的這瓶水。”生物醫學工程學院2023級新生婁啟航鄭重地將一瓶黃河水澆灌在石榴樹根部。
“初入民大,我看見錄取通知書上的雙子塔終于真實地挺立在我眼前,而今天,我認識到中南民族大學是一所有著深厚學術造詣和文化底蘊的高等學府,堅定了我的人生理想追求。我對‘新生’突然有了新的理解。我想,我們的生命歷程中也必將會因為遇見民大而獲得新生,實現人生跨越!”生物醫學工程學院2023級新生吳佳芮堅定地說。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21級學生王妮對這節思政課印象深刻,“李校長的思政課讓我受益匪淺。我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們各族同學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做到籽籽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