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全國高校實驗戲劇雙年展”23日在四川美術學院上演。本屆雙年展旨在通過匯聚全國高校及戲劇團體的專業力量,共同探討“視覺史視野”中的當代實驗戲劇文化,借助科技與藝術的跨界與融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探索如何打造更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戲劇藝術文化產品,更好地為人民的文化藝術需求進行服務。
圖為 四川美術學院作品《蟲蟲心事》
據了解,本屆實驗戲劇雙年展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學術理論研討部分。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韓生、新媒體交互技術專家劉紅亮將分別就“行走――戲劇文化在路上”、“《日常生活戲劇》――手機攝影創作實踐”、“數字新媒影像設計與呈現”等三大主題,從戲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手法等角度,探討戲劇藝術與生活的關系、戲劇藝術家與大眾的關系,探索與實踐實驗戲劇作品的創新。
圖為 四川美術學院作品《這里的又一天》
二是優秀劇目展演部分。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四川美術學院、乂媒體工作室等全國知名高校、優秀實驗劇團,以及多個有社會影響力的社會表演工作室和劇社,將在四川美術學院羅中立美術館為觀眾帶來各自的精彩戲劇表演。例如首演作品多媒體昆曲《牡丹亭?游園》,選取了《牡丹亭》最為著名的唱段“皂羅袍”刻畫杜麗娘千回百轉的心理變化。情語、景意,交融共生。搭配上Kinect動作捕捉信號采集系統,并經過D3+notch的技術處理,即時生成動態粒子特效,帶來創新性的視覺體驗。
圖為 乂媒體表演工作室作品《染色體》
本屆雙年展上,紅遍網絡的跨媒體實驗戲劇《蟲蟲心事》也將推出第三部。該劇借由昆蟲的視角講訴生命、生存和生態的故事。作品內容視角獨特,每一次現場演繹都將觀演關系和“場”的生發進行重新定義。浸入式體驗觀演的方式也給觀眾帶來獨特的視聽感受,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此外,該劇的服裝及道具均采用手工竹編進行制作,對傳統民間文化與非遺技藝進行了生動的活化與運用。
本屆雙年展策展人、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院長周小波教授表示,此次實驗戲劇雙年展不僅是為了給大家帶來新的視野和藝術感悟,更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將在美術館進行戲劇演出的新模式推廣出去,為大家提供更多近距離接觸戲劇藝術的機會,從而使戲劇文化走出少數人的象牙塔,增強傳播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