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部地理國情藍皮書2月28日在京發布。藍皮書顯示,河南省城鄉居民地到最近小學校區的平均交通距離最小,上海城鄉居民地到最近中學校區的平均距離最小。
此次發布的《中國地理國情藍皮書(2017版)》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策劃出版,旨在為國家和地方提供一套客觀、科學的數據和分析結果。
據了解,以藍皮書形式出版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成果,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藍皮書全書近300頁,圍繞資源、生態、公共服務、區域經濟、城市發展等重大國計民生主題,從地理空間的視角出發,借助大量的彩色圖表,系統、直觀地描述了我國地表自然資源稟賦與利用、地表生態格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空間分布整體狀況;對比了地域之間差異,在宏觀尺度上反映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以及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的耦合程度。
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藍皮書顯示了居民“就近入學”的統計情況。在全國范圍內,城鄉居民地到最近小學校區的平均交通距離為2.00千米,城鎮居住小區到最近小學校區的平均交通距離為1.07千米,行政村到最近小學校區的平均交通距離為2.83千米。
從城鄉整體看,河南、江西、上海等3個省份城鄉居民地到最近小學校區的平均交通距離較小,西藏、內蒙古屬于平均距離較大。從城鎮角度看,河南的城鎮居住小區就近小學入學的平均交通距離最小,是最接近國家標準“小學服務半徑宜為500米”的地區,內蒙古最大,約為河南平均值的3.5倍左右。從鄉村角度看,各省行政村到最近小學校區的平均交通距離差異較大,河南、江西的行政村到小學校區就近入學平均交通距離不足1千米,最大的為內蒙古,超過14千米。從城鄉比較看,海南、安徽、河南、江西等省行政村平均交通距離和城鎮居住小區平均交通距離相差較小,反映城鄉小學教育在空間可達性上差距較小。
全國范圍內,城鄉居民地到最近中學校區的平均交通距離為4.89千米,城鎮居住小區到最近中學校區的平均交通距離為1.64千米,行政村到最近中學校區的平均交通距離為7.83千米。從城鄉整體看,上海城鄉居民地到最近中學校區的平均距離最小,最遠的為西藏,內蒙古、青海也屬于平均距離較大地區。從城鎮角度看,上海城鎮居住小區中學校區就近入學的平均交通距離最小,是最接近國家標準“城鎮初級中學的服務半徑宜為1千米”的地區,西藏最大,是上海的6倍距離,其他大部分地區平均交通距離均在2千米以內,總體差距不大。從鄉村角度看,上海的行政村到中學校區就近入學平均交通距離最小,最遠的為西藏。從城鄉比較看,湖南、河南兩省城鎮與鄉村到中學校區平均最短交通距離相差不大,反映城鄉中學教育在空間可達性上比較平衡;內蒙古、西藏城鄉差距突出。
藍皮書還分析了居民的“就醫距離”。在全國范圍內,城鄉居民地到最近醫院的平均交通距離為11.49千米,城鎮居住小區到最近醫院的平均交通距離為4.47千米,行政村到最近醫院的平均交通距離為17.93千米。從城鄉整體看, 北京、天津就近醫院就醫的平均交通距離最小,西藏最大。從城鎮角度看,北京的城鎮居住小區就近醫院就醫的平均交通距離最小,湖南最大,是北京平均值的6倍多。從鄉村角度看,天津的行政村就近醫院就醫的平均交通距離最小,西藏最大,是天津平均值的13倍。
據介紹,藍皮書受眾面廣,不僅可以面向中央、地方各級政府,以及國土測繪、環保、住建、農林、交通、教育、衛生、文化等專業部門提供決策參考,還可以為經濟、社會、管理、人口、統計、地理、生態、環境等眾多學科領域提供可靠數據。未來,隨著我國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的全面開展,藍皮書內容還將持續修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