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藍色光標(7.160,0.03,0.42%)(300058.SZ)一名被辭職員工拋出《藍色光標,所謂亞洲最大公關公司,如此坑害老職工,良心真的不會痛嗎?》一文,引爆輿論。
藍色光標對自家員工是不是講誠信,良心會不會痛,我們不知道。但是,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頻繁被交易所問詢,投資者就要格外擔心了。
近一個月以來,藍色光標接連收到深交所兩份問詢函件,這被關注的頻率估計能在大A股排在前列。
深交所關注的問題,或許也是投資者要注意的地方。
頻觸監管紅線:可轉債被警示 傍上區塊鏈被交易所打臉
2018年4月26日,深交所披露關于藍色光標14億可轉債的問詢函,問詢公司募投項目存在超過1年未投入募集資金的原因等,以下為函件截圖:
這件事要追溯到2015年。2015年12月18日,藍色光標公開發行了14億的可轉換債券,承諾對“BlueView系列數據營銷產品開發及應用項目”、“藍色天幕全球機場聯播媒體網絡模塊”兩個募投項目分別投入5.4億元、1.5億元。
但是,這些項目的實際投資進度與投資計劃存在明顯差異,存在超過1年未使用募集資金的情況。因為這件事,北京證監局在2017年9月給藍色光標發出警示函,要求公司“及時解釋并披露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際投資進度與投資計劃存在差異的具體原因及后續應采取的措施。”
公司在2017年10月17日披露的《整改報告》明確表示將于未來6個月內履行變更可轉債募投項目的程序,但后來又于2018年4月11日披露將履行上述程序的時間變更為2018年12月31日前。
說好的募投項目遲遲不投入資金,被警示整改之后,又推遲履行變更可轉債募投項目程序的時間,這才引發了交易所的這份問詢函。
而在一個月之前,也就是2018年3月29日,藍色光標還因在路演活動中向投資者介紹關于公司轉型、增資深圳眾贏維融科技有限公司、將與第一大股東在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等信息,被深交所發了關注函。
根據公司回復,公司目前經營大數據、智能算法、云計算及智能機器人(19.560,-0.38,-1.91%)都在支撐原有的數據科技業務,并未單獨實際產生收入也無單獨盈利模式;關于涉及區塊鏈技術,公司當前業務及研發未涉及有關區塊鏈領域。以下為公司回復截圖:
在證監局和交易所的監管措施名單中出鏡率這么高,藍色光標成色到底如何?
3年市值蒸發300億:“亞洲最大公關公司”成股市價值殺手?
藍色光標,被號稱“亞洲最大的公關公司”,于2010年2月登陸創業板,在A股市場以并購而著稱。
在2015年高點突破460億的總市值之后,其股價持續下挫,至2017年底,跌幅超過七成,總市值蒸發約338億。今年以來,其股價雖有小幅回升,但目前市值較2015年峰值仍縮水超過300億。直接上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