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融辦的一紙通知,透露出目前知名浙企盾安集團突陷債務危機。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獲悉,浙江省金融辦于5月2日召開盾安集團債務協調會,解決盾安集團債券融資及銀行貸款等緊急問題。
盾安集團總部位于浙江杭州,旗下控股A股上市公司盾安環境(6.400,0.00,0.00%)、江南化工(5.420,0.00,0.00%),此外,盾安集團旗下的盾安智控控股的新三板公司華益精機,目前正籌劃IPO上市。
江南化工和盾安環境從5月2日開始起臨時停牌。公告表示,停牌原因是由于“盾安控股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事項,且該事項對公司有重大影響”。
記者獲得的一份落款為盾安集團的文件顯示,目前盾安集團各項有息負債超過450億元,除120億元的待償付債券外,絕大部分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貸款都集中在浙江省內,“迫切懇請省政府出面協調并推動相關化解危機的措施盡快實施”。
浙商代表突陷債務危機
靠900元起家,1987年成立于浙江諸暨的盾安集團,已經連續9年躋身“中國五百強”,在浙江百強企業中名列第27位,解決了2.9萬名員工就業,是浙江民營企業的代表。
此前在債券市場披露的2017年三季度財務數據透露了更多的信息。截至2017年9月末,公司流動負債增加至262.8億元,總資產從2016年底的616.58億元增加到677.2億元。盾安集團在2017年12月底放棄了對旗下盾安房地產的控制權。目前公司尚未披露2017年度年報。
在寫給浙江省領導的匯報中,盾安集團表示,2017年集團合并報表總資產648.8億元,凈資產為225.2億元,資產負債率65.3%;去年全年銷售收入為586.1億元,利潤總額17.6億元。
在外界看來,本次盾安集團“債務風險”來勢洶涌而突然。“我們一直以為盾安集團不缺錢”,杭州某信托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稱,盾安集團持有的江南化工股權并未質押,直接和間接持股的盾安環境股票質押比例也不高。
此前大公國際2017年5月出具的盾安集團《主體與相關債項2017年度跟蹤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5月25日,盾安集團本部并未曾發生信貸違約事件,大公對相關債項信用等級維持A-1,主體信用等級維持AA+,評級展望維持穩定。
證券時報記者聯系大公國際該相關評級的負責人,被告知目前已離職。大公評級顯示,盾安集團擁有兩家上市子公司,并發行多期債券,直接融資渠道較暢通。但同時提示,盾安銅貿易收入比重較高,但利潤貢獻度低,新能源和新材料業務的未來經營具有不確定性,有息債務規模繼續增長,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投資收益占營業利潤比重仍較高,利潤來源缺乏一定的穩定性。
去杠桿危機下三大訴求
有多位接近事件中心的相關人士均表示,盾安集團債務和貸款問題來自加速“去杠桿”,影響集中在盾安集團層面,旗下上市公司現金流較好,受到的影響不大。上市公司停牌可能是擔心不確定因素引發的股價震蕩。
盾安集團表示,去年下半年開始市場資金抽緊,導致盾安集團等類似的大規模利用債券融資的企業出現了發行難,融資成本不斷提高等問題,企業消耗了大量自有資金,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困難。
此前盾安集團曾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完成“十個業務板塊上市、百億元利稅和千億元年銷售收入”的目標。有相關人士認為,集團旗下的一些其他資產太重了,這些年發展太快了。
大公的評級報告顯示,2017年3月末,盾安集團的流動負債為243.84億元。2017年1~3月,盾安集團經營性凈現金流為-2.55億元;投資性凈現金流為-4.42億元;籌資性凈現金流為-10.09億元。截至2017年3月末,公司一年內到期有息債務金額為199.99億元,占總有息債務的比例為59.11%,債務壓力較大。
目前盾安集團各項有息負債超過450億元,除120億元的待償付債券外,絕大部分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貸款都集中在浙江省內,因此,如果出現信用違約,將對浙江省內多金融機構造成重大傷害并帶來系統性風險。
盾安集團在對政府的訴請中,提出三大“化解思路”,一是由浙商銀行出門,增加臨時流動性支持,包括供應鏈金融和區塊鏈產品;二是浙商銀行、浙江產融等盡快啟動“鳳凰計劃”專項資金,收購盾安所持有的優質項目,激活現金流,置換債務;第三,請求托管盾安光伏(多晶硅)和華創風能(風力發電裝備)等。
去年3月,盾安集團才從大唐集團手上以底價2.2倍的價格(5.57億元)受讓了華創風能的82%股權。
根據浙江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精神要求,包括央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銀監局,浙江省國開行、省進出口銀行、省工行,以及華融、長城、信達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相關分管領導到場參加了盾安集團債務協調會。
有相關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從盾安集團以短期有息債務為主的債務期限結構來看,使得公司出現了一些“暫時性的困難”。但其表示,“相信在浙江省政府的協調下將會獲得較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