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公司去美國買下一座酒莊;3年前,它買下酒類電商中酒時代,兩筆交易耗資不菲的交易未能給公司帶來業績增長,尤其中酒時代,甚至成為去年公司虧損近億元的“元兇”。
買酒莊是為了在國外市場增收,買中酒時代是為拓展國內渠道,初衷看起來都是好的。
不過,結合最近幾年主業下滑的趨勢,當時這家地方酒企作出決策本身就有些冒險。
未來盈利狀況還不明確,青青稞酒說,今年要重點推廣小酒和單瓶超4000元的高端酒來實現突圍。
但已成紅海的小酒市場青青稞酒憑什么分得一杯羹?至于超高端白酒,大多只是企業的一個營銷噱頭。
兩次失敗的并購
5年間,青青稞酒(002646.SZ)的兩次大手筆并購,都是在公司業績明顯下滑時做出的抉擇。
2013年,青青稞酒斥資1500萬美元收購美國馬克斯威酒莊,資產包括6000多畝土地、2200平米酒廠和上千平米酒窖,當時公司的初衷是,用國外的葡萄酒業務來實現新的盈利增長。
要知道2013年公司營收才首次突破10億元,凈利潤3.78億元,用當年約三分之一凈利潤來實施海外收購,確實有魄力。不過隨著日前中美貿易摩擦,葡萄酒產品關稅被加至29%,想在國內靠葡萄酒業務來提振業績,恐怕是兇多吉少。
從2014年開始,公司業績急轉直下且為常態,2014年至2016年,凈利潤分別為3.17億元、2.31億元和2.16億元,直到去年巨虧0.94億元。
一邊扛住業績下滑,公司在2015年又進行了一宗股權收購。
2015年7月,青青稞酒斥資1.44億元收購酒類電商中酒時代90.55%的股權,耗費當年6成的凈利潤。原本以為這筆交易會拓展公司在國內的產品渠道,沒想到電商平臺燒錢成了無底洞,這幾年硬生生將這宗收購盤成包袱。
2014年,中酒時代虧損達6565萬元,公司收購完成后連續3年虧損,2015年至2017年分別虧損4163萬元、4675萬元和3232萬元,如今累計虧損已高達1.8億元。
雖然中酒時代在不斷減虧,但這個需要持續燒錢的行業,青青稞酒能否“守得云開見月明”尚是未知數。
除了中酒時代,去年公司子公司北京天佑德銷售公司凈虧2318萬元;Oranos Group(公司全資子公司,持有公司在美國境內的所有股權和資產)從2016年起就處于虧損狀態,2016年虧損1638.8萬元,2017年虧損擴大至1846萬元,早已資不抵債。
轉型困局
2017年,青青稞酒業績繼續震蕩下行,營收13.18億元,同比下降8.27%,凈虧0.94億元,同比下降143.57%。
持續振蕩下行的業績, 說到底,一方面是它在新一輪白酒業復蘇趨勢下沒抓住機會,還有一點是公司內部對市場反應和決策缺乏謹慎科學的論證。
就產品而言,青稞酒不同于茅五洋,原料的局限性和消費習慣地方化,首先捆住了自己的步子,改變這一狀態不是花巨資靠在央視、各大賽事做做廣告就能解決的,這也是造成當前企業轉型難的一個原因。
從營收貢獻來看,2017年,青海省內市場貢獻營收比例達到73.58%,省內市場業績提升出現“天花板”,省外市場拓展難免受到行業競爭對手擠壓,原本指望借助中酒時代實施全國化戰略,現在看來暫時也不太可能。
斑馬消費梳理發現,青青稞酒早已將內地省份作為業績增長區域,先后培育陜西河南江浙市場外,今年將廣東作為省外重點推廣市場。
5年前,公司去美國買下一座酒莊;3年前,它買下酒類電商中酒時代,兩筆交易耗資不菲的交易未能給公司帶來業績增長,尤其中酒時代,甚至成為去年公司虧損近億元的“元兇”。
買酒莊是為了在國外市場增收,買中酒時代是為拓展國內渠道,初衷看起來都是好的。
不過,結合最近幾年主業下滑的趨勢,當時這家地方酒企作出決策本身就有些冒險。
未來盈利狀況還不明確,青青稞酒說,今年要重點推廣小酒和單瓶超4000元的高端酒來實現突圍。
但已成紅海的小酒市場青青稞酒憑什么分得一杯羹?至于超高端白酒,大多只是企業的一個營銷噱頭。
兩次失敗的并購
5年間,青青稞酒(002646.SZ)的兩次大手筆并購,都是在公司業績明顯下滑時做出的抉擇。
2013年,青青稞酒斥資1500萬美元收購美國馬克斯威酒莊,資產包括6000多畝土地、2200平米酒廠和上千平米酒窖,當時公司的初衷是,用國外的葡萄酒業務來實現新的盈利增長。
要知道2013年公司營收才首次突破10億元,凈利潤3.78億元,用當年約三分之一凈利潤來實施海外收購,確實有魄力。不過隨著日前中美貿易摩擦,葡萄酒產品關稅被加至29%,想在國內靠葡萄酒業務來提振業績,恐怕是兇多吉少。
從2014年開始,公司業績急轉直下且為常態,2014年至2016年,凈利潤分別為3.17億元、2.31億元和2.16億元,直到去年巨虧0.94億元。
一邊扛住業績下滑,公司在2015年又進行了一宗股權收購。
2015年7月,青青稞酒斥資1.44億元收購酒類電商中酒時代90.55%的股權,耗費當年6成的凈利潤。原本以為這筆交易會拓展公司在國內的產品渠道,沒想到電商平臺燒錢成了無底洞,這幾年硬生生將這宗收購盤成包袱。
2014年,中酒時代虧損達6565萬元,公司收購完成后連續3年虧損,2015年至2017年分別虧損4163萬元、4675萬元和3232萬元,如今累計虧損已高達1.8億元。
雖然中酒時代在不斷減虧,但這個需要持續燒錢的行業,青青稞酒能否“守得云開見月明”尚是未知數。
除了中酒時代,去年公司子公司北京天佑德銷售公司凈虧2318萬元;Oranos Group(公司全資子公司,持有公司在美國境內的所有股權和資產)從2016年起就處于虧損狀態,2016年虧損1638.8萬元,2017年虧損擴大至1846萬元,早已資不抵債。
轉型困局
2017年,青青稞酒業績繼續震蕩下行,營收13.18億元,同比下降8.27%,凈虧0.94億元,同比下降143.57%。
持續振蕩下行的業績, 說到底,一方面是它在新一輪白酒業復蘇趨勢下沒抓住機會,還有一點是公司內部對市場反應和決策缺乏謹慎科學的論證。
就產品而言,青稞酒不同于茅五洋,原料的局限性和消費習慣地方化,首先捆住了自己的步子,改變這一狀態不是花巨資靠在央視、各大賽事做做廣告就能解決的,這也是造成當前企業轉型難的一個原因。
從營收貢獻來看,2017年,青海省內市場貢獻營收比例達到73.58%,省內市場業績提升出現“天花板”,省外市場拓展難免受到行業競爭對手擠壓,原本指望借助中酒時代實施全國化戰略,現在看來暫時也不太可能。
斑馬消費梳理發現,青青稞酒早已將內地省份作為業績增長區域,先后培育陜西河南江浙市場外,今年將廣東作為省外重點推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