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5月15日),華商雙債豐利凈值下跌近9%,成為當日所有基金凈值跌幅榜的No.1,創下其今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截至5月15日,今年以來該基金凈值已下跌近20%。
基金重倉兩顆“雷”,年內下跌近20%
近來,A股市場節節走高,連帶著不少基金也漲勢喜人,即便有下跌的基金,但下跌大多都不超過5%。不過就在昨日,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卻發現,有只基金單日凈值下跌近8.9%,還是一只比較眼熟的債基。
此前,“11凱迪MTN1”因無法足額支付中期票據本金及利息構成違約時,牛妹就對華商雙債豐利“踩雷”進行過報道:《債市風險有多大?華商系債基今年跌幅已超20%》。
5月7日,該基金第五大持倉“11凱迪MTN1”構成違約,目前信用評級為C。誰曾想,昨日這只基金年內再度“踩雷”第一大重倉“15華信債”。
圖片來源:2018年一季報
圖片來源:2017年年報
截至5月15日,今年以來該基金凈值已下跌近20%。
三個月時間,主體評級由AAA變B
公開資料顯示,該基金第一大持倉“15華信債”,是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發行的一只5年期公司債,發行規模為30億元,到期日為2020年12月10日,首期利率為4.98%。
這只債券發行時,債項評級和主體評級均為AA+。自2016年10月中誠信證券評估首次將其主體評級上調為AAA開始,中誠信國際、聯合評級、聯合資信等三家評級機構,均給予其AAA的信用評級。
2018年3月初,評級機構首次將其評級下調為AA+,自此開啟了這只債券評級的下調之路。5月初,其債項評級已跌至BBB+。昨日,聯合資信再度將其主體評級下調為B。從AAA變成B,其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
中證估值三度下調,僅剩56.26元
3月1日,“15華信債”大跌,兩次被臨停。截至當日收盤,該債券收報61.29元,跌幅32.65%。此后,該債券一直停牌至今。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債券的市場價格出現較大波動并不會立即影響到買入該債券的基金凈值,因為市面上債基凈值普遍以持倉債券的中債估值或中證估值為基礎來計算。看債基凈值是否受到影響,就要關注債券的第三方估值。
今年以來,“15華信債”的中證估值出現了三次較大調整。3月2日,其估值全價由90.5334元變為84.3192元;4月11日,從前一日的87.0697元變為80.8341元,跌幅均在7%左右;昨日,其估值下調幅度遠超前兩次,直接從82.93元調整為56.26元,下跌了32.17%。
華商基金客服對牛妹表示,“凈值下跌是由基金組合收益造成的”。從時間上看,這只債基昨日跌去的8.9%,與“15華信債”中證估值大幅下調不無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華商雙債豐利歷年的中報和年報顯示,其90%以上份額由機構持有。截至去年底,機構投資者持倉占比90.32%。在第一大重倉估值多番下調后,機構是否還留守其中不得而知。不過從2018年一季報來看,華商雙債豐利A份額和C份額分別有3.8億份和1.2億份,較上期共減少17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