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銀行是一家歷史比較錯綜復雜的城商行,是在鄭州市原47家城市信用社和1家城市信用合作聯社營業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由48家城市信用社的股東用經評估的原信用社的凈資產作為出資,以及鄭州市財政局和另外14家法人用現金出資,共同以發起方式于1996年11月設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之后幾經輾轉,公司股權依然十分分散且無實際控制人。
招股書披露,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第一大股東鄭州市財政局也僅持有490904755股,占比9.22%,前十大股東累計持股41.30%。需要注意的是,截至去年6月末,鄭州銀行的股本總額為53.22億股,內資股股東戶數30877戶,其中國有股東64戶,但有18戶國有股東在“未確認持有人股份”中。另因股東資格不適格、股東無法聯系等原因而無法確認股東身份,未確認持有人的股份有26680671股,占比0.50%。
具體來看,公司披露了因股東資格不適格而未能確權的6名股東,包括鄭州市三電辦公室、河南省人民醫院、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等,6名不適格股東合計持股比例為0.32%。
在H股上市時,鄭州銀行股份確權問題沒有成為障礙,但在A股,發審委對此類問題還是較為關注的。此前貴陽銀行(13.540,-0.24,-1.74%)上市時,發審委就其尚有150名自然人股東未能確權、7名法人股東身份不適格是否存在糾紛和爭議等情形提出了疑問。
曾被法院列為失信人
一般而言,銀行開展業務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借貸糾紛或追償貸款糾紛,于是會作為原告或申請人發起訴訟或仲裁,鄭州銀行也不例外。但《金融投資報》記者對比鄭州銀行兩個版本招股書發現,其在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的一年間,作為原告的尚未了結的重大訴訟增長了30宗,且單筆爭議標的金額(本金,下同)均在1000萬元以上。這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和撥備覆蓋率的下降。
2016年鄭州銀行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該行及分支機構作為原告且單筆爭議標的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尚未了結案件共計8宗,涉及標的金額共計16672.10萬元。然而一年過去,最新的招股書中披露,截至2017年6月30日,未了結案件增至38宗。《金融投資報》記者粗略計算,涉及標的金額(本金)共計67675.7萬元,也即一年的時間未結案件增長了3倍多,標的金額也增加了逾三倍。
另外,在2014年-2017年6月30日期間,鄭州銀行還受到3宗行政處罰,涉及共計142.22萬元罰款,分別是2012年-2013年9月30日期間發生向借款人轉嫁應由其承擔的抵押房屋登記費;2016年7月18日-7月27日在反洗錢執法檢查中,被發現存在客戶先前提交的身份證明文件已過有效期19筆,客戶代理存取款時未按規定留存存款人及代理人的有效聯系方式1筆、開戶資料客戶信息登記不完整等情況;以及2016年9月8日開展個人房產貸款業務時,向借款人轉嫁應由其承擔的房地產抵押評估費。
值得注意的是,鄭州銀行還在2016年初被鄭州高新技術產業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人,立案時間是2016年1月20日。法律生效文書確定的義務是被告鄭州銀行于判決生效后10日支付原告周臣獻代繳契稅6981元、契稅滯納金4937,共計119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