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一張小小的外賣訂單,卻包括了用戶的姓名、手機號、地址等核心隱私信息。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用戶使用化名下單外賣,但隨后就有包括理財產品銷售、房地產中介、賣保健品、貸款等五花八門的騷擾電話接踵而來,稱呼的是用戶點外賣時的化名。外賣正在成為用戶信息泄露的一大源頭。
而今年5月,美團與餓了么兩大外賣平臺相繼宣布從今年6月起默認開啟號碼保護功能,最大程度保護用戶個人信息。
互聯網技術加持 外賣平臺開啟“號碼保護”
外賣正逐漸成為堂食、做飯之外的第三種常規就餐方式。據公開信息顯示,美團外賣和餓了么早在去年就推出了“號碼保護”和“匿名購買”功能,但功能處于“默認關閉”狀態。對此功能,不少用戶并不知情,知情用戶在下單時也常常忘記勾選隱私保護選項。
今年5月底,美團外賣于對外宣布,從6月起在全國范圍默認開啟“號碼保護”功能。
據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對媒體介紹,2018年,美團在解決運營商大規模接入技術不成熟等難題后,將投入1億元資金持續推廣“號碼保護”功能,預計今年5月底“號碼保護”功能將全面覆蓋北上廣深四個城市,6月將覆蓋全國絕大多數商家。同時,此功能將在用戶端全部默認開啟,最大范圍保護用戶個人信息。
隨后,餓了么對外宣布將攜手阿里通信最快在6月上線由阿里通信提供的號碼隱私保護服務,每一筆訂單的買家姓名、手機號等信息都作自動屏蔽處理,用戶無需再手動勾選“匿名購買”。
據了解,用戶在餓了么上下訂單時候,系統會自動分配一個中間虛擬號碼,用戶和商家,用戶和騎手之間相互屏蔽對方真實號碼,只通過中間虛擬號碼進行轉接,這樣既保護了用戶的隱私,同時又保障了商家和騎手能夠順暢聯系用戶。而訂單完成后,虛擬號碼和聊天頁面永久失效,騎手和商家端保存的用戶地址信息也將被隱藏。
而美團外賣和餓了么雙方都表示,采用號碼保護功能后,訂單沒結束時可以通過平臺軟件撥號,顯示給商家或騎手的都是虛擬號碼,即便app關閉之后,也照樣能撥通用戶電話,不會耽誤送餐。
“號碼保護”一個月 美團多數商家已默認開啟
距5月外賣平臺宣布6月上線號碼保護功能已經過去一個月,在記者隨機選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鄭州、天津、南京、西安、沈陽、昆明、石家莊、廈門、無錫等15座全國重點城市進行體驗中發現,美團外賣已在15個城市默認開啟“號碼保護”功能,餓了么平臺除北京外,多數城市仍需用戶手動勾選“號碼保護”。
據美團外賣方面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號碼保護”功能已按計劃覆蓋全國多數商家,并默認開啟。同時,因某些地區電信運營商號碼管控流程嚴格、釋放周期較長,目前尚有少部分商戶未能獲得虛擬號碼,或是由于涉及商家系統改造,暫未開通該功能。后續將持續與服務商、運營商協調,加速推進開卡及后續工作。在此,也呼吁行業各方能夠對“號碼保護”給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守護消費者隱私信息安全。
餓了么平臺曾表示最快在6月上線由阿里通信提供的號碼隱私保護服務,目前來看,相關服務還有待大規模推廣。
此前業內有關專家建議,相關企業應依照先前承諾,進一步加強對用戶個人信息的保護,以實際行動替代口號式宣言,切實承擔好企業社會責任。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鄭俊果認為,外賣平臺收集到用戶數據之后,如何能夠履行平臺信息安全義務非常關鍵,若出現用戶個人信息泄露情況,平臺給信息權人造成損失的,使用信息與提供者、平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而對于此次默認號碼保護服務的推出,互聯網行業人士分析表示,隱私號碼功能的設立,用技術手段解決推動了社會問題的解決,對于這類功能研發,也可以看出企業對隱私保護、用戶體驗的重視,推出隱藏號碼功能對用戶隱私保護是一種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