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環退去的共享單車再謀前景
7月5日,摩拜單車宣布全國免押金。超2億用戶可享受免押金騎行服務,無任何條件限制。
之前,哈羅單車宣布,芝麻信用650分以上的用戶可以享受全國免押金福利;滴滴在收購小藍單車并推出青桔單車之后,也是以免押金在運營。
除了免押金,摩拜當日還發布了“摩拜助力車”,該車時速能達到20km/h。首個推行混合電動力車的哈羅單車在成都的訂單量大幅提升,三個月完成日訂單量150萬的數據,占據成都市場份額的65%~70%。而摩拜、ofo則分別為15%~20%,5%~10%左右。并且,哈羅單車的業務線向偏僻的景區延伸,在綿陽的5A景區樂平古鎮,哈羅單車投放了數百量雙人單車,費用為20元/小時。在寧波、杭州、廈門、武漢、南京、青島等城市,哈羅進入了200多個景區。
其實,近一兩年,除了摩拜和哈羅單車之外,多個品牌和梯隊的共享單車在經歷了群雄逐鹿之后,發生了許多變化。
7月11日上午,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國首例共享單車破產案(“小鳴單車”經營者——廣州悅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破產案)的最新進展情況。根據通報,截至6月27日,經核實確認悅騎公司的有效債權申報人數是118738人,債權總金額高達5540多萬元,但在該公司賬戶上管理人目前僅接管到35萬余元。
據了解,悅騎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29日,主要經營業務是通過開發手機App向用戶提供共享單車服務。其間,悅騎公司先后在廣州、上海等全國10多個城市投放共享單車超過43萬輛,收取用戶押金總額高達8億元。
無獨有偶,香港首家共享單車公司Gobee.bike近日也宣布將結束在香港的業務,用戶8月10日前可申請退押金。從業務投放至結束運營,只維持了短短15個月時間。
雖然像小鳴單車這樣掙扎在生存線上的共享單車品牌并不在少數,但還是有前仆后繼的入局者。摩拜、ofo等第一梯隊的品牌已經在著力開辟海外市場。
然而,ofo小黃車的國際化戰略并不順利。今年7月10日,ofo宣布,根據公司“戰略性決定”,將在未來60天內逐步退出在澳大利亞的運營,最終撤出澳洲市場。據QuestMobile數據,ofo全球用戶2018年5月總使用次數高達9.62億次,而截止到今年3月,ofo在悉尼的總使用次數為32萬。
ofo在澳洲的遇冷并不是個案。澳大利亞共享單車公司Reddy Go近日宣布將退出市場,告知用戶公司正在重組“商業模式,并計劃向每個會員免費贈送兩輛自行車”。
據第三方數據平臺發布的《2018年中國共享單車5月市場報告》顯示,在月活躍用戶規模方面,ofo、摩拜和哈羅單車分別以2805.10萬人、2085.63萬人和761.85萬人,占據共享單車行業前三名。而此次“免押潮”也給ofo帶來了更大的資金壓力。
有報道稱,截至目前,國內的共享單車平臺還未曾實現收支平衡,如何實現盈利勢必會成為行業發展的重點。這也是共享單車行業目前的最大痛點。在沒有足夠資本加持的情況下,不少企業很難維系發展。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認為,對企業來說需要明確,共享單車不是傳統自行車,其技術標準必須追求耐用度,不能劣幣驅逐良幣。如果都玩低價牌,那城市變成自行車垃圾場就是必然的。運營模式則要重運營,不能只重投放。投放以后的運營人力要配備到位。車子如果有損壞,要及時回收。這樣三管齊下,就能形成從制造到運營再到報廢的一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