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賢/文
在網易科技相繼報道“小米推薦的P2P企業爆雷”,“小米已清查下架3000多金融類APP”之后,一些受害米粉向網易科技講述了自己P2P踩雷全過程,他們有的還在上學,有的剛參加工作,損失從幾千到十幾萬不等。
期望追回損失,他們組成了維權群,卻被永久封停;他們在知乎、微博發帖維權,卻被限流、刪帖……維權之路頗為艱辛,看不到希望。
“我不指望小米能幫我們討回多少錢,只求他們有點良心不要再推薦類似的廣告。”某位在小米推薦的P2P平臺,投了5萬元人民幣的米粉無奈表示。
但像他這樣有著簡單訴求的米粉并不多,很多米粉都認為小米平臺應該承擔部分責任,并幫助米粉維權。
網易科技詢問了相關領域律師。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虎表示,這個責任比較難界定,如果小米只是單純的推薦,則很難讓其承擔責任。但如果小米讓用戶認為是小米投資或與小米有關系,那有可能要承擔部分責任。
以下為部分米粉自述P2P踩雷經歷:
李逢(高中生、用學費去理財)
“我們還是相信雷軍的”
網易科技接觸到的第一位受害米粉是位高三學生,他在小米VIP體系的任務里和小米運動中看到了P2P推薦廣告,感覺是小米的推薦應該沒錯,就在“繁錦財富”中投入了1萬元,后續又投入了5000元和1000元。
圖一:李逢投資金額
“這是我自己攢了幾年的錢,還搭進去了點學費。”李逢表示。但就在幾個月前,他發現不對勁,然后從7月7號開始提現也不到賬了,客服更是各種推脫,緊接著是就失聯了。
“如果不是信任小米,我們也不會投資這些垃圾P2P平臺。”李逢氣憤的說道,“而且,我們做米粉好久了,覺得小米現在出息了,應該會給我們滿意的解決方案,畢竟我們還是相信雷軍的。”
直到現在,李逢仍然相信雷軍會幫著他解決這些困難,哪怕不要收益,只是要回本錢。
王溪溪(211大學研究生)
“被小米騙的,誰也不敢相信了”
王溪溪在接觸網易科技記者之后,表現出了極度的不信任,反復確認筆者身份是否是媒體,在再三溝通之后,他說了這么一句話。
王溪溪用的是小米手機,在今年4月份在小米運動APP上看到了“繁錦財富”,認為是小米推薦的,肯定錯不了,就嘗試著投了1000元。之后就有人電話王溪溪,并請求加其微信,微信標注為“小米運動繁錦財富客服王莉”。
圖二:客服主動標注“小米運動”
該客服給王溪溪發了一張“僅限小米復投用戶”的投資收益表格,1萬元90天就可以賺1045元。因此,王溪溪又投了1萬元。但在7月19日時,王溪溪嘗試提現,但并未到賬,當他聯系客服時,客服告訴他“負責人已經進派出所了。”而在此之前兩三天,客服還在嘗試安撫這些用戶。
圖三:只針對小米復投用戶的活動
“這個錢,是我從大學存到研究生的錢,我覺得給研究生群體丟人了。”王溪溪表示。
王溪溪是“小米P2P”維權群的一員,他經歷了建群,被永久封停,重新建群的過程。他對網易科技表示:“我可以理解小米偶爾的運營失誤,但他們事發后的態度,太不負責任、不發聲、反而公關刪帖,我覺得企業價值觀有問題,不再信任。”
相比上一位李逢,王溪溪情緒更激動些。
林芝士(7年老米粉、11萬積蓄全投)
“我是第一批米粉”
林芝士一直在跟網易科技記者曬他在小米論壇中的等級和注冊時間,以及他擁有的小米設備數量。他說他是小米社區2011年公測上線的第一批米粉。
這次,他投資了11萬元,這是他工作以來幾乎所有的積蓄。
“我在小米運動和VIP每日任務中看到的這些P2P企業,屬于被米粉專屬福利坑的。投了大概11萬,在繁錦財富和米樂,差不多是我所有積蓄。”林芝士表示。
圖四:王溪溪部分投資
7月9日,林芝士發現了問題,第一時間找了P2P平臺的工作人員,但根本沒人理會,轉而找到小米工作人員,也沒能解決問題。“就是說了一大堆空話,說會協助調查。”
同樣已參加工作的張好也是在小米運動中看到了小米推薦的P2P產品,因為是小米推薦,所以投入了5萬元。由于工作攢下的錢不多,他還向家里要了點錢。
事到如今,對于能否將錢要回,或者小米是否給予賠償,他已完全不抱希望。
“只求他們有點良心不要發類似的東西了。”張好最后表示,“如果小米有心,我是希望他們可以去積極和這些跑路平臺地區的警察去跟進。”
多少人受害?小米已接到429起投訴
據上述米粉透露,他們的“小米P2P”維權群已經被永久封停數個,又重新建了數個,據了解,另外一個“XM家人”群也是重新建的新群。一個群有471人,一個群有459人,而且人數還在增加。當然,這兩個群可能會有人員的重疊。
圖五:米粉P2P維權群
而小米內部人士向網易科技透露,截止7月23日,小米方面接到的相關P2P平臺風險投訴的用戶數量累計429人,涉及金額約4000萬元。
并且,在接到用戶投訴之后,小米第一時間下線了所有關于P2P推廣的廣告,全面清查了3000款金融類的應用。
除此之外,內部人士表示小米今后會對所有第三方廣告推廣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核和限制,強制進行更高頻、更醒目的風險提示等,避免對用戶產生誤導的可能。
在與受害米粉的接觸中,他們有的希望小米承擔責任,有的已經不抱任何希望,有的甚至失去了對人的信任,總之,小米此次將面臨嚴峻的信用危機。
那么,小米是否應該在此事件中承擔責任呢?
律師:小米難辭其咎?
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虎向網易科技表示,這個責任比較難界定,如果小米只是單純的推薦,則很難讓其承擔責任。但如果小米讓用戶認為是小米投資或與小米有關系,那有可能要承擔部分責任。
而一位不愿署名的律師也表示,如果讓小米承擔責任需要這幾個因素:
1.是前期的審核,他們有沒有審核過這些業務的風險?包括發現可能出現問題的產品有沒有采取過進一步審查風險的措施;
第二,是在銷售的過程中有沒有對產品的安全性進行過夸大的宣傳,或者在宣傳中對產品的安全性,以自己的名義進行了擔保;
第三,就是銷售當中有沒有混淆,就是說明明銷售的第三方的產品,但卻包裝成了小米自己的產品,讓購買者誤以為這是小米自己的產品,出于對小米的信任,而跟他做了這筆交易。
小米在在手機系統內置的“會員VIP”任務系統以及小米運動APP推薦中,有一些P2P理財平臺的廣告推送。除了廣告推送之外,小米還給予注冊或投資這些APP的用戶給予獎勵。比如“金柚發福利,米粉暢快拿”,米粉可以有200經驗,和5個金幣;投10萬返26000…還有“米粉專享”。
“無論如何,這些產品出現問題,我覺得都是小米的業務審核部門在上線時,并沒有對盡到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充分評估的責任。”該律師表示。
在得知小米推薦的28款產品中,有18款產品以上的存在問題時。他認為小米平臺是難辭其咎的。
“他們對消費者肯定應該承擔責任。理由很簡單,至少他們的篩選是有疏忽的,不然怎么會出現這么高比例的問題產品。”該律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