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用上“黑科技” 10分鐘檢查上萬部件
本報記者 雍 黎 通訊員 陳 亞
在普通人眼中,高鐵動車組的日常檢修以及維護,應該是動車所里的技術人員運用手中的工具進行相應的檢修。但是有一種“黑科技”,不僅不需要對動車組“開膛破肚”,只需對它“照一照”,“病情”就了如指掌了,它就是動車組運行故障圖像檢測系統(TEDS)。
在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車輛段重慶西動車所內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手握鼠標、眼盯屏幕,仔細瀏覽由架設在鐵路沿線的智能相機組傳回的一張張動車部件圖片,由智能系統協助發現故障和隱患,為動車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他們就是動車所TEDS視頻分析員。
分析員分析的圖片來自5套TEDS設備,TEDS產生的數據量巨大:一列8輛編組的動車組,通過TEDS探測站時間大約需12秒,拍攝照片最多達3000張。按要求,分析員要在10分鐘內對一列動車組裙板、轉向架、車體連接處等部位上萬個零部件進行監控分析,平均在1.5分鐘到2分鐘之間就要監控1節車廂。在2019年春運期間,預計每天經過探測站的車組數量比平時增加20%。
“以前我們只是在列車入庫后做靜態檢查,現在加入TEDS運行故障動態圖像檢測系統之后,就可以實現圖片化的動態檢查,達到動靜結合全面檢查的目的。”剛剛進行完分析工作的視頻分析員陳夢姣介紹,由于動車組進站上下客的時間比較短,還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檢查任務并提交安全檢查報告,這就要求TEDS分析員們眼疾手快,不具備“火眼金睛”就無法勝任此項工作。
與此同時,作為重慶地區最大的動車“4S”店,由重慶西動車所科技攻關小組研制的“動車應急指揮系統APP”V2.0版,也在今年春運正式投入使用,它的反應時間比第一代產品綜合能力提高1倍以上。在保證動車檢修質量的同時,實現了檢修效率的提升和人力資源的合理運用,為旅客的回家路添一份平安、一份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