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述價格計算,金融壹賬通此次定向增發募資金額將超過3億美元。相較于此前公告的1650萬股ADS定增目標,更是實現了超額募資。一方面,這得益于全球投資者對金融科技這一賽道的堅定看多;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金融壹賬通2020年Q2財報的亮眼表現,增強了投資者對金融壹賬通的運營模式及商業邏輯及其在金融科技行業地位的信心與認可。
此前,金融壹賬通剛發布了2020年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業績數據顯示,二季度金融壹賬通增長態勢強勁:收入同比增長48.4%,達7.74億人民幣;毛利潤同比增長93.4%,達2.97億元。強勁的業績增長與股價表現形成了完美呼應。自2019年12月13日登陸紐交所以來,上市八個月,金融壹賬通市值由上市首日的36億美元上漲到公告日的近67.77億美元,期間公司市值一度飆升至105億美元。
金融壹賬通表示,此次ADS發行所得款將用來提升其平臺和技術能力,國際擴張和戰略投資以及一般公司用途。
市場持續看好
在研發端的持續高投入,是金融壹賬通技術先進性持續占領行業高地的重要前提,也是其行業地位得以進一步鞏固的重要原因。
2018年四季度至今,金融壹賬通用于研發費用累計16.94億元,并在大部分時間里表現為逐季提高,季均研發投入達2.4億元以上,持續保持高強度、大手筆的研發投入。而研發費用在季度營收及毛利當中的占比,卻由2018Q4的41%和141%,下降到2020Q2的37.31%和97%,并且可以看到公司用于研發的費用并沒有隨部分運營項目資本化,而是全部計入當期損益。
事實上,從全球大型科技類企業的資本路徑來看,增發算得上是常規操作。谷歌、微軟、Facebook,騰訊、阿里巴巴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都不乏增發經歷。亞馬遜自1997年上市以來經歷多次增發,并先后對股票進行三次拆分。
以金融壹賬通當下的營收狀況,只要適度降低研發投入,財務扭虧并不難,但這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對于仍處在前期投入期的金融壹賬通而言,籌謀長遠發展才是當下首要考量。
而事實上,正向的價值回饋也在慢慢顯現。隨著應用端產品的不斷落地,金融壹賬通的業務輸出邏輯也由產品驅動的單點突破、逐步進化為核心系統能力的輸出,利用整合性優勢從底層技術能力著手,幫助客戶實現“從業務到管理”的全面賦能。
增長數據能夠直觀折射市場反饋。二季度,壹賬通的初裝收入同比增長71.5%,達2.16億人民幣。二季度運營類產品收入同比增長170.7%,達2.88億人民幣。基于交易量和運營的收入同比增長41%,達人民幣5.58億元。
與此同時,金融壹賬通的成本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財報數據顯示,得益于規模效應及其成本管理的主動控制,營銷費用率和行政費用率大幅下降。其中營銷費用率較之去年32%下降了11個百分點至21%,而行政費用率則由去年同期的29%下降至25%。而二季度營業利潤率也從-68%上升至-47%,較之去年同期上升了21個百分點。
虧損幅度的大幅縮窄堅定了市場信心。摩根士丹利預計金融壹賬通的收入在未來3年將以4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從2019年的23億人民幣增至2023年的73億人民幣。與此同時,預計金融壹賬通的凈虧損進一步收窄,其運營杠桿將使該公司在2023年實現盈利。并上調金融壹賬通目標價至27美元。
不得不提的是,過去半年中國經歷了波瀾壯闊的抗疫行動。此間,金融壹賬通提供的包括智能客服和智能救援等多項產品成為了“非接觸金融”的爆款。以AI客服為例,春節后有20多家銀行主動找到金融壹賬通合作,應對疫情引起的客戶咨詢、投訴及還款體型等場景,處理了60%客戶延期還款的問題。
此外,2020年年初由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指導、壹賬通提供技術支持的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上線半年后就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績單:截至7月末,平臺已接入來自34個政務部門共250項數據,累計服務企業數近4萬家,累計入駐金融機構近350家,發布金融產品近千款,累計實現融資超過150億元。“新冠”期間,“中小融”平臺開辟了“疫情防控金融服務專區”,快速上線“抗疫貸”等專項產品,為數萬家中小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長期投資價值顯現
任何一種商業模式,要謀求長效增長,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趨勢上來看,金融壹賬通站在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風口,在零售轉型的浪潮下,商業銀行的數字化升級浪潮已然開啟。近年來全國金融機構都在不同程度地提升數字化建設的力度。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這一轉變進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提出“各銀行保險機構要積極推廣線上業務,強化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小程序等電子渠道服務管理和保障,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
金融壹賬通的主要客戶群是中小型金融機構,尤以銀行和保險公司為主。對金融壹賬通而言,市場轉型需求的提升和監管的鼓勵均可謂是重要利好。
大摩調研數據顯示,中國頂級銀行在技術上的支出約為2%,與美國的10%相比,增長潛力巨大。同樣的,軟件和業務解決方案的增長在投資預算方面將超過其他要素。根據奧利弗·懷曼的數據預測,到2023年,中國金融機構在軟件,IT服務和業務解決方案上的技術支出將達到37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9%。
此外,助力政務系統、金融監管的賦能升級正在成為下一個增長風口。
今年兩會期間,“新基建”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下一輪經濟增長新動力,4月份以來,各地也在集中加碼新基建項目,上海、廣東、重慶、山東、云南等全國十余個省份已經出臺了有關新基建的落地舉措。憑借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的積累,金融壹賬通今年上半年為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的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提供技術支持,并在短短半年內與證監會科技監管局、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招商局集團、海南省金融局達成的戰略合作,都將成為金融壹賬通未來發展拓客的重要范本。
值得一提的是,前一陣頗受行業關注的人事動蕩亦迎來了新的發展走向。財報發布之際,金融壹賬通公布了幾項重要的人事變動:公司副總經理黃宇翔將卸任金融壹賬通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及首席運營官;金融壹賬通原總經理助理李捷將接替黃宇翔代理首席技術官一職;聘任區海鷹擔任金融壹賬通總經理助理。
據悉,黃宇翔將晉升為平安科技總經理,而即將履新的兩位高管均為內部擢拔的科技型人才,服務平安系多年。李捷擁有20多年金融核心系統及互聯網、金融科技研發和管理經驗,在平安任職多年,曾負責壽險移動展業MIT、集團移動互聯任意門工程、銀行一賬通、保險一賬通等多個集團戰略創新工程的技術平臺孵化,多次獲得深圳市政府金融創新獎;區海鷹此前擔任平安國際智慧城總經理助理,負責分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區和智慧養老事業部并組建車聯網團隊,同時成功推動深圳公安項目群等重大項目的合作與落地。
金融壹賬通表示,李捷與區海鷹均為行業中優秀的金融科技人才,無論從個人能力還是業務實戰經驗上,都與金融壹賬通的公司定位和業務發展非常匹配。
正臨市場風口,ADS定增完成,新班底到位。弓滿弦張,子彈上膛,一切準備就緒,大干一場的架勢已然就位。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機構技術服務的市場競爭正呈白熱化的趨勢,由于技術門檻較高價值金融機構對供應商的篩選標準十分苛刻,市場玩家以頭部巨頭為主,競奪才剛剛開始。對上市尚不足一年的金融壹賬通而言,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