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變為20%漲跌幅后,存量股票漲跌幅限制也從原來的10%擴大至20%,這就意味著可選擇標的非常多。而在這些可選擇標的中,小市值公司也特別多。鑒于監管層面偏向于對交易行為的‘不干預’,就容易出現炒作。”某上市券商自營部門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
9月4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第三屆中小投資者服務論壇”上表示,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資本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形態,資本市場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更需要法律規則加以保障。“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方針的核心,就是要依法治市。
4日天山生物(300313.SZ)低開9.5%,一度跌超13%,不過隨后高走,截至上午收盤上漲4.36%,報在24.17元/股。
“虹吸”助漲投機炒作
創業板正式實施注冊制來,連續9個漲停板的天山生物成為名副其實的“妖股”。據分析,在8月19日以來的9個交易日炒作跡象十分明顯,短線資金接力炒作,大量投資者盲目跟風,機構投資者參與度低。
“創業板漲跌幅限制調整為20%后,游資對創業板存量小盤股的炒作愈演愈烈,像西部牧業、豫金剛石、田中精機等都難逃‘毒手’,這些公司在創業板注冊制開市前,總市值普遍在20億元左右及以下。因為短期的事件(漲跌幅限制變為20%)驅動引發了資金的關注,在事件窗口期資金炒作動力充足,同時小市值股票游資炒作起來靈活度高,所以炒作現象層出不窮。”淳石資本業務合伙人楊如意表示,小市值股票對炒作資金來說非常好操作,能在短時間內進出。
“20%漲跌幅對場內的交易型資金的確有虹吸作用,尤其是游資。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這些游資炒作的都是業績虧損、甚至負面纏身的低價股,里面沒有機構,大多數是概念炒作。”北京某私募基金合伙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天山生物便是典型例子。從基本面看,天山生物2018年、2019年連續虧損,2020年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64.79萬元。此外,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正處于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階段。
統計顯示,8月19日至9月3日,僅9個交易日,天山生物的股價漲幅就達到驚人的297.26%。
深交所也表示,下一步將深入貫徹“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認真落實“四個敬畏、一個合力”工作要求,持續做好交易監管工作,積極防范市場風險,堅決打擊惡意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市場交易秩序,充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一種是漲跌幅變回10%,一種是推向全市場,而目前創業板20%漲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容易造成虹吸效應,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投機炒作之風。
“當然‘不干預’的做法是對的,初期不排除一些資金試圖找突破口。‘虹吸’主要是交易制度的因素,隨著后續監管‘零容忍’對違規行為的打擊,這個現象會減弱。”上述上市券商自營負責人稱。
全市場注冊制將適時推出
第一財經也注意到,“虹吸”也體現在交易量的變化上。
8月24日,創業板注冊制正式實施,到目前是完整的9個交易日。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顯示,與24號前九個交易日相比,創業板日均成交金額從1755.6億元增加至2654.6億元,增長51.2%;而相應的,同期上證指數成交額有明顯下降,降幅約19.8%,中小板指和科創50指數的日均成交額也分別縮水了19.3%和18%。
與此同時,8月24日至9月3日,創業板指上漲4.35%,中小板指上漲1.13%,上證綜指微漲0.13%,科創50則下跌了3.15%。
不過,多位受訪人士認為,未來漲跌幅20%的限制推到全市場后,由于沒有交易制度的差別,就不會再有“虹吸”的現象。
“從科創板的表現來看運行基本平穩,在科創板這塊試驗田上行之有效的就會推廣,所以創業板用了20%漲跌幅的交易制度。當然推廣是有過程的,從科創板到創業板。而創業板不僅有增量還有存量,創業板平穩運行的話就可以繼續向主板、中小板推廣。”前述上市券商自營負責人稱。
按照規劃,第一步是科創板注冊制改革,科創板的改革是一個增量的改革,力求取得注冊制改革的突破,并且驗證相關制度規則的可行性;第二步是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這是一個增量加存量的改革,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特別是對存量方面,起到驗證的作用;第三步就是全市場的注冊制改革,在充分總結評估科創板以及創業板改革的基礎上加以完善,適時完善推出。
“20%漲跌幅限制我覺得推廣到全市場沒有太大的問題。隨著交易制度的改變,過2~3個月市場對創業板熟悉后,逐漸在中小板、主板上推出也是可以的。并不是說一定要跟著注冊制一起出來,20%漲跌幅的交易制度也可以提前推。”上述北京私募基金合伙人進一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