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秋風送爽的美好季節里,由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濟南市歷下區人民政府主辦,以“綠色道路,創新養護”為主題的2020城市道路新型養護技術論壇,9月19日在濟南開幕。
論壇當天,眾多業內專業人士齊聚一堂,聚焦道路新型養護發展趨勢,分享養護領域前沿技術和成果,并就熱再生技術、綠色養護、精細化改造、道路病害處置、塌陷分析及動態監測等方面進行精品案例分析和深入探討,為濟南的城市道路精細化管理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和技術支持。
作為承辦方的歷下區市政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歷下市政”)相關負責人表示,道路養護精細化管理不僅僅是施工作業過程中的細致、到位,更是從施工方案設計之初便著手的準備,大到協調各相關部門管線的鋪設,小到一塊方磚的尺寸和鋪設是否美觀合理,只有從源頭規劃入手,將新工藝、新材料巧妙運用,進行整體性布局安排,將粗放型的管理理念,變為精細化、統籌布局,才能徹底改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從而有效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從源頭上阻擊修路這件讓老百姓“鬧心”的事。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使命的歷下市政人,正踐行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城市道路提升這門功課做得漂亮、答得扎實,用實際行動交出一份份滿意答卷。
晝伏夜出 懷揣初心做好養護主業
當你穿梭于城市平坦的道路上,不知可曾留意過,路邊整齊停放的道路施工設備和車輛,這些曾經上下班路上的“攔路虎”,如今已悄悄改變了“作息”時間,午夜“出沒”晨起“收攤”,因修路而“深入淺出”的大小“溝壑”也消失不見。這些改變源自歷下市政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
在市城鄉交通運輸局的大力支持下,歷下市政人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使命,在轄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中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城市道路修建和養護絕不影響正常通行為工作準則,“心在路上,路在心中”,形成了歷下幸福、繁榮街區與道路提升共贏的良好局面。
以歷山路道路施工為例,項目施工方易通城市建設集團以解放路為界,分為解放路至經十路和解放路至黃臺南路兩個路段。由于施工道路較長,又是城市南北交通主干道,為不影響車輛正常通行,本著惠民利民不擾民、早日還路于民的施工原則,施工方選擇不封路,在夜間分時段、路段進行施工,既統籌考慮市民的出行需求,又兼顧周邊居民的生活需求,多措并舉,將道路施工對交通出行、周邊居民的影響降至最低。
“對于我們及施工單位而言,精細化的修路方式,自然不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選擇,但卻是對交通影響相對較小、擾民相對較輕的利民選擇。”歷下區市政服務中心主任李慶山表示,將精細化做到市民“耳邊”“身邊”,直至心坎兒里,不擾民、少污染,從百姓需求出發,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對于我市創建文明城市具有切實的意義。
“快速化、標準化、精細化,少封一天是一天,少占一米是一米,是我們始終堅持的理念和原則。”李慶山告訴記者,與市民分時段使用道路資源,把更多的工作挪到夜晚“悄悄”地干,雖然更艱苦,難度更大,但能給老百姓帶來一些便利,就是值得的。
不斷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從粗放到精細化管理,這是城市發展的基本趨勢,也是從根本上提升市民滿意度的管理方式。歷下市政順應城市管理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把提升市民滿意度作為道路養護、修整提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推動城市管理標準化、智能化、專業化、社會化,構建權責明晰、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安全有序的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系,使之與省會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技術創新 筑就行業高速發展豐碑
市政基礎設施行業是一個完全競爭性領域,秉承“干一處工程,樹一處豐碑”的理念,歷下市政用“速度與激情”走出了一條富有歷下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充分發揮交通的先行、引領和支撐作用,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為城市打造新景觀。
在燕子山路的道路集中治理過程中,注漿,這種微創補強加固技術的運用,無疑是對道路治理的創舉。在不開挖的情況下,應用探地雷達等儀器設備,準確判斷病害類型、范圍和深度,進行快速加固道路基層病害。它綠色環保、噪音小、節省工時,“瞬間”給路面換上嶄新的外衣。
面對市政道路瀝青路面老化問題,原有施工工藝為銑刨修補,易產生揚塵等污染,而CSC超薄封層材料的運用,可以起到封閉路面空隙、修復路面老化、改善路面外觀,并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抗滲水性能。
針對雨天行人在斑馬線易滑倒、雨夜反光影響視線的狀況,歷下市政在道路標線的標畫上,特別采用雙組份劃線技術,與傳統相比,不僅更薄,而且耐磨、防滑、防眩光,對玻璃珠的附著更好,持續反光時間長,清晰更安全。
歷下市政在道路養護工作中,將“保質保量”和“技術創新”融入到每一條道路施工的全過程中,并逐步邁向“建養并重”智慧養護,大美歷下逐步煥發出奕奕的神采。解放路、東關大街、山大南路、轉山西路、縣西巷、濼源大街等等,在經歷過瀝青路面整體罩面、嚴重病害處置等美容微整形后,也即將閃亮登場。
據了解,今年歷下區對轄區內山大路、工業南路、文化西路、燕子山路等13條主干道、27條次干道,以及花園莊東路、山師北街等16條支路打造氣質、提升形象;已累計完成瀝青攤鋪214651.37平方米,鋪設人行道磚 110170.75 平 方 米 ,更 換 沿 石41378.54米,沿石整修51620.45米,更換、加固檢查井及雨水箅子7000余座。截至目前,轉山西路、縣西巷道路、濼源大街等道路提升整治、人行道整修等任務已全部完成,它們正以嶄新的面貌等待著市民的檢閱。
政府信任、民心所向。歷下市政人依靠誠信、實干,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結出串串碩果,捧回了一個個實至名歸的榮譽獎勵,填補了多個地區市政工程建設領域的空白,不負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城市發展新格局提供優質交通服務保障。
“目前,我們的工作與創城緊密連接,虛心學習提高技術;精心組織強化管理,強基礎、補短板、促提高、出亮點,全心全意做精品,千方百計保民生,力爭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再上新臺階。”李慶山表示。
提前謀劃 確保“文明”與“重點”同步推進
我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歷下市政人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多條道路提升工程會戰中,他們深諳時刻把心思放在道路上,把修路的問題放在心里的重要性,拿出多種合理解決方案。在追求施工質量和效率的同時,各項與文明城市創建相關的工作也被作為“硬指標”來執行,道路紅線以內的要干好,紅線以外的也不能不管,在每一個工程項目中堅持做到嚴把質量關、品牌關、文明關,嚴控每一個項目的時間點、安全點、品質點,以嚴謹的態度、精益求精、敢啃硬骨頭的作風鑄就了歷下大發展的基石,也繪制著其不斷壯大的脈絡。
今年以來,根據市城鄉交通運輸局要求,歷下市政將經十東路(洪山路—奧體東路)、龍奧南路、舜耕路、馬鞍山路、旅游路列為樣板路進行集中整治;對漿水泉路、華龍路東延、化纖廠路等7條市級瓶頸路,文博西路和坤順路東延2條支路一并實施改造提升。
為確保上述重點工程有序推進,歷下市政下大力氣,從拆遷這一源頭工作開始著手準備,與轄區內街道辦事處及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全面推進道路征地拆遷工作,建立健全科學完善、行之有效的例會、專項協調會制度,邀請業務主管部門、律師團隊研究各類疑難問題,明確工作突破方向,掛圖作戰,將壓力傳導到崗、任務分解到人,與辦事處工作人員逐戶分析研究確定解決辦法,“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精準公正,讓群眾放心、滿意。
截至目前,環城公園慢行步道南門橋已完成施工建設;漿水泉路基本完成電力、雨水等地下管線施工;化纖廠路、華龍路東延、坤順路已全部進場施工;道路紅線內苗木已完成遷移,確保重點道路順利建設,全部7條道路計劃9月底前完成征遷工作,年底前實現竣工通車。文博西路已于7月16日開工建設;坤順路東延完成施工招標,近期開工建設,兩條道路年底前均可實現竣工通車。
加強頂層設計,歷下市政人不斷刷新著行業建設水平。“在道路的修建改造過程中的細節控制是我們最為看重的,將每條路都當作‘樣板’‘重點’來定位,每一個細節、每一道工序都對標全國一流標準,努力提升區域整體品質和形象。”歷下區市政服務中心副主任呂華告訴記者。
從源頭入手、從規劃入手、從細節入手,歷下市政采取“一處一策、一點一案”的工作原則,突出特色,打造亮點,精心耕耘逐步摸索出一套市政設施提升精細化管理辦法。
歷下區的道路施工從“擾民”到“有序”,從“粗放”到“精細”,從“污染”到“綠色”……所有的轉變,“文明”的聲音響徹始終,他們用真摯的初心進行道路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交通品質,推進社會文明化進程。
智慧管理 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指數
“心在路上、路在心中”,這是每一個歷下市政人的工作準則。“一座城市如果不能著眼長遠,在管理上從細處挖、精處做,就談不上發展的后勁。”對歷下區來講,實施精細化管理,有利于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改善城市面貌。
“目前,我們正依托全區智慧化系統應用積極搭建系統平臺,讓發現的問題能及時上傳后臺并快速解決。”李慶山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將把完善快速發現機制、反應機制、反饋機制做優做全,形成良好的工作閉環,將工作再往實處、細處深挖。”
市政設施養護管理工作是城市建設的基礎,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作為轄區市政設施主管部門,歷下市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在推進市政設施養護管理精細化、科學化、常態化上下功夫,以創新求發展。
經過10年的摸索和運轉,歷下市政逐步建立起數字化市政管理平臺并且效果良好,作用顯著,對調度系統不斷進行硬件和軟件的全面升級改造,提出全方位、多部門聯動協同的精細化工作模式,將巡查管理任務通過上報、派遣、分流處置、反饋結案、歸檔、考核六步閉環流程平臺化,實現各級業務部門事件任務橫向協調處置,縱向互聯互通。
改造升級后的市政調度指揮中心平臺實現了“六化合一”,即:資源整合化、巡查過程流程化、巡查智能簡單化、業務移動化、巡查數據有效化、數據統計分析科學化,為管理者提供精準的依據,實現可視化巡查管理。同時,該系統融合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具有直觀、交互、同步、協同、智能“五大特點”,實現將數據延伸至空間地理維度,直觀展現到面前,使市政設施管理工作更加精準、高效。據了解,該系統也是全市唯一一個市政部門專屬數字管理平臺。
城市道路設施是現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設施,城市道路精細化管理還有提升的空間。我市提出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和“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在市交通運輸部門的帶動下,歷下市政人必將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旗幟,上緊發條、踩足油門,以實干開路、靠攻堅闖關、勠力同心、攻堅克難。
不日新者必日退。今天,當一條條凝聚著新工藝、綠色環保新材料的市政道路在我們腳下延展,這足以讓全體歷下市政人驕傲和自豪。但面對日趨變化的新形勢,要想巍然屹立在行業之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歷下市政人更當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著力推進城市管理“智慧化”建設,切實提升百姓出行的幸福感,讓城市顏值和氣質共同提升,讓城市更有溫度和魅力,“五個歷下”建設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