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份起,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下稱“大基金”)先后發布了減持9家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告。其中,匯頂科技、兆易創新更是在去年被各減持1%股份的基礎上,再度被減持。
記者統計,截至9月20日,大基金今年披露的減持計劃中,對通富微電、兆易創新、晶方科技的減持已實施完畢,其他減持均在實施中。目前,大基金減持所得金額約為49.26億元(8月7日對太極實業減持按照盤中最低價11.91元計算)。
若以長電科技9月18日收盤價36.99元模擬計算,大基金如完成今年已披露的上述減持計劃,可回籠資金約90億元。
大基金接連減持,二級市場不禁質疑,大基金還大力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嗎?
答案是肯定的:大基金減持只是階段性回籠資金,且回籠的資金正在加倍再投入到半導體產業中。
據上海證券報不完全統計,年內大基金已相繼投資了上海睿勵、廣州興科(興森科技子公司)、泰凌微、紫光展銳、中芯南方(中芯國際子公司)等多個項目,并參與了華潤微、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的戰略配售。
其中,大基金對紫光展銳、中芯南方投資的出資主體為大基金二期。
記者未能獲悉大基金對上海睿勵、泰凌微的具體投資金額。若以大基金對上述2家公司的認繳出資額計算,大基金一期、二期今年已完成投資及投資承諾合計約173億元。
簡單對比可見,大基金的投資金額遠高于其減持上市公司回籠的資金金額,說明其仍在持續支持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大基金二期注冊資本2041.5億元,遠高于一期的1387億元,將給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注入更大的“馬力”。
需要提及的是,查閱上述遭大基金減持的各家公司,其在大基金“入駐”后,都走出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大行情。
比如,大基金在2017年11月,以股權轉讓方式取得匯頂科技3020萬股(占比6.65%),交易價格高達93.69元/股。彼時,市場普遍質疑“大基金買貴了”。之后,匯頂科技股價節節攀升,一度高達386.64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