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蛋炒飯火了一條街
帶動了一個產業鏈
位于黔西南的萬峰林氣勢磅礴,景觀奇特,被譽為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早在360多年前,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就來到過萬峰林,發出贊嘆:“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
21歲的導游宋再艷,是一位布依族姑娘,她家就在萬峰林腳下的雙升村。最近幾年,景區一直在升級改造,萬峰林游覽面積從8平方公里拓展到45平方公里,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萬峰林,而小宋和她的同事則越忙越高興。
90后的旅游安保鄒貴勇就是憑借這份穩定的工作,改善了生活,買了車,在2019年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而在整個萬峰林景區,300多人直接就業,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游客們來旅游,少不了要嘗嘗當地的特色農家飯,其中最火的要數萬峰林的一碗蛋炒飯。
2019 年,平時打零工的唐花和腿腳不便的丈夫在景區開起了蛋炒飯店,一碗蛋炒飯,配上泡蘿卜、水芹菜、涼拌海帶等清爽可口的小菜,是游客到萬峰林必嘗的美食。
隨著旅游業的日益興旺,在萬峰林景區,像唐花家這樣的蛋炒飯店從最初的兩三家發展到幾十家,并形成了蛋炒飯一條街。
“十一”期間,這里平均每天要炒3萬多份蛋炒飯,如今,蛋炒飯已經成為萬峰林一張精彩的名片,越來越多的村民憑借一碗蛋炒飯就實現了增收脫貧。
在蛋炒飯的帶動下,村民龔光正有了新職業:雞蛋經紀人。2019年旺季的時候,龔光正每天要從村民手中收購六七千個土雞蛋去做蛋炒飯,每個雞蛋有一毛錢的利潤,今年即使受疫情影響,每天也有兩三百元的收入。
如今的萬峰林景區,除了雞蛋經紀人,還出現了一批專門供應米、肉、豆腐等家常菜的經紀人,可以說家家戶戶都直接或者間接吃上了旅游飯。
如今不光是村民紛紛回鄉就業,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鄉人來這里投資。廣東人溫金群2015年路過萬峰林,見這里景觀秀美、氣候宜人,便一口氣租下了村民的3棟房屋,改造成民宿。
這個黃金周,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穩定,旅游住宿業也在逐步回暖,溫金群的客棧房間早在一個多月以前就被預訂完了。
貧困鄉搬出大山
東方踢踏舞帶領村民擺脫貧困!
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北部的晴隆縣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三寶彝族鄉是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人均耕地面積僅0.92畝。
在脫貧攻堅中,當地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將三寶彝族自治鄉的5800多名群眾整鄉搬出了大山,并以當地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妹戚托舞蹈為村民們的安置點取了名字,叫做阿妹戚托小鎮,三寶彝族自治鄉也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整鄉搬遷的建制鄉。
現在,阿妹戚托小鎮已經被評定為3A級景區。每當夜幕降臨,小鎮的廣場上就會燃起熊熊篝火,居民們牽著游客的手,在歡快的音樂節奏中跳起阿妹戚托舞蹈,也被稱為“東方踢踏舞”。
搬遷戶文安梅在10多歲時,就學會了彝族姑娘出嫁時跳的“阿妹戚托”傳統舞蹈,現在她已經是阿妹戚托小鎮藝術團的團長,白天帶著大家排練,晚上到廣場舞臺表演,將彝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用歌舞的形式傳遞給八方來客。
從去年7月開始,文安梅所在的藝術團招募了100多名搬遷群眾,每晚上演七到八個節目,每人每月的收入能有三四千元。
搬遷村民車金妹和身體不好的丈夫主要承擔了護林員和綠化管護、保潔工作,每月有 2000元工資,低保有 1500元錢。車金妹從小喜歡學唱彝族山歌,歌聲穿透力強,是三寶鄉的“百靈鳥”,現在她每晚還參加演出一兩個小時,一個月可以再有1000多元收入。
隨著旅游帶動,阿妹戚托小鎮的商鋪熱鬧起來,目前有53名外來的新市民在小鎮里經商。新市民開店做生意的,還能享受房租、水電費兩年全免的優惠政策。
從2018年以來,阿妹戚托小鎮已迎來游客43萬人次,小鎮半數以上的家庭吃上了旅游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