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加快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在政策扶持、需求牽引下,智算中心“落地潮”在各地被快速掀起。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9月11日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發展研究報告》認為,現階段,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競爭角逐的焦點。智算中心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底層基礎設施形態,也因此被推向發展新高地。
所謂智算中心,指的是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是以智算中心為代表,面向人工智能場景,提供所需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算法服務的公共算力基礎設施。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黃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智算中心正在加快建設,但仍落后于應用的需求。
中國對人工智能算力的需求正在急速增長。中國各行各業都在利用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生了大量需求;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背后也需要算力基礎設施的支撐;在政府治理領域,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后,需要計算基礎設施的支撐。
黃鵬表示,智算中心具有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壟斷性的特點。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項目是由橫琴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計算所合作建設,是政企合資模式。而騰訊在上海松江區建設的長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商湯在上海臨港建設的智能計算中心,將具備超大規模的人工智能模型生產能力,均由企業自主建設。
在智算中心建設步伐加快的背后,也面臨一些問題。
報告指出,具體而言,一是市場對算力的概念混淆,導致建設方向和建設需求錯位;二是行業定價標準混亂,針對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價格標準并未統一,各地同等規模項目的價格相差巨大。再者,在建設思路上,大多數計算中心采取了算力性能發展優先,再拉動應用發展的策略,忽視上層應用遷移及兼容程度,導致算力系統的初期應用效率偏低,無法完全支撐全面的智能化應用場景需求。
黃鵬認為,發展智算中心,應避免走數據中心重復建設的老路。地方政府要做科學的預判,發展智算中心要和當地的實際應用、場景緊密結合。
(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