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第十次黨代會期間,長城新媒體集團特別策劃了大型云訪談節目《百姓對話黨代表 解讀河北“現代化”》,邀請網友通過云端連線的方式和黨代表談變化、話心聲、展愿景。
第四場節目以創新發展為主題,對話河北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燕山大學黨委書記趙險峰,河北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中創燕園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永健;并特邀河北省社科院創新驅動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顏廷標進行現場評論。
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加快實施科教強省戰略,推動形成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式增長。落實創新發展理念,需要拿出創新之舉。近年來,河北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狠抓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等落地落實,扎實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發展,持續發力科技項目攻關,著力打造創新生態,全力推進創新型河北建設,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新動能涌現
創新創業活力迸發
省黨代會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驅動、跨越趕超的現代化河北。
近年來,河北省大力實施創新平臺倍增計劃,省級以上創新平臺總量達到2311家,是“十二五”末期的2.45倍,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達43家,數量實現翻番。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總數達到17家。“十三五”以來,河北省區域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從全國第24位提升到第20位,研發投入強度由1.18%增長到1.75%,創新能力跑出“加速度”。
網友:要想做出創新產品,有沒有什么秘籍?
孫永健:從把想法付諸實踐,到變成創新型產品,需要對整個行業、市場的深入了解。在從工藝到設備的開發過程中,要做很多基礎性的研發工作,打好了基礎,創新也就水到渠成了。
顏廷標:近年來,我省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不斷加大。全省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已經超過1.7%,增速較快。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400家、科技中小企業達到8.7萬家,河北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實現躍升。當前,我們要深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及政府的作用,推動區域協同創新,激活主體創新動能,形成創新合力,為加快建設創新驅動、跨越趕超的現代化河北提供支持。
深度融合
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省黨代會報告提出,全力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轉化。
“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吸納北京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853億元,達到“十二五”時期總量的4倍,京津冀協同創新實現新突破。組建河北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打造科技改革的“試驗田”;成立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以展促交、以交促展,為轉化成果“架橋鋪路”……河北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轉化,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網友: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讓高端技術成為熱銷產品?
孫永健:大學的研發體系是基于文獻體系架構下去研發的,整個研發非常超前。但企業在應用的時候,更關注研發和市場的適配,需要進行兩者的結合。同時,在成果轉化的過程中,我建議多設置一些地方的產業研究院,這樣可以把從實驗室技術向產業技術轉化的這段過程利用起來,既可以拉近大學與產業的距離,對當地的產業化人才培養起到促進作用,還可以接洽企業需求,形成完善的產業鏈。
網友:高校在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有具體的機制嗎?
趙險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創新當中肩負著主力軍作用。為了加強科技創新,高校應該首先改變評價考核機制,以科研人員取得的原始創新成果和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作為評價標準。在此基礎上,加強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共同體,瞄準產業需求、行業需求、技術需求,共同尋求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顏廷標:科技成果轉化涉及到產學研用各個主體,也涉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需要各方面協作完成。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是市場化、商品化的過程。所以,瞄準市場需求開展的創新,更容易形成有競爭力的產品。對于社會上非科研工作者的創新成果,也要積極支持,納入普惠支持政策,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新、參與創新的濃厚氛圍。
完善機制
外引內育創新人才
省黨代會報告提出,整合科技教育和創新資源,推進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共建共享。加強“雙一流”建設,加快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造就更多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積極推進校企融合,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推動轉型發展,基礎在教育,根本在人才。“十三五”以來,河北省引進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500余名國家級高端人才在冀工作,自主培養杰出優秀青年科技人才1500余名。
網友:河北怎樣做好創新人才外引內育?
趙險峰: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進,我們正在把握機遇,積極合作,讓我們的院校、科研團隊和京津地區的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研發平臺、實驗室,一起進行項目申請、科技攻關等。在這個過程中,吸取經驗、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同時,加快引進高層次的領軍人才,力爭凝聚更多科學家和創新團隊,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創造良好條件。
網友:保定中關村來了很多北京的科技企業,這會給河北的創新帶來哪些變化?
孫永健: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逐步深化,河北不斷吸引京津創新資源輻射外溢,“京津研發、河北轉化”逐漸加速,圍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不斷拓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格局,也為河北的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更多機遇。
顏廷標:要圍繞重點領域,加快打造一批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平臺,促進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更好地發揮人才作用。要解除高層次人才的后顧之憂,制定相關的服務保障措施。要構建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實現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共享,切實做到人盡其才,更好地服務于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
(記者 李代姣 段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