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最火的專精特新“黑科技”產品,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企業的“智造升級方案”,再到緊抓產業風口擁抱數字化浪潮的高峰論壇……在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寶安展區,線下到線上精彩紛呈,創新火花在這里碰撞,合作共識在這里聚合。
高交會是全球高新技術領域的“風向標”,更是觀察區域創新實力的“窗口”。以科技盛會多維展示“寶安智慧”“寶安方案”的同時,更折射出寶安科技創新的勃勃生機。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衡量區域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年初,寶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可突破6500家,有望連續5年位列全國區縣第二、全省第一。從創業密度來看,寶安約3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6.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密度是深圳平均水平的1.6倍,是大灣區平均密度的15倍。
從昔日“三來一補”加工制造,到自主研發設計制造,再到以關鍵技術支撐的核心制造,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創業密度雙雙位列大灣區第一,彰顯出今日的寶安正從“世界工廠”蛻變為“產業創新高地”。
創新創業之星不斷涌現
國高企業有望蟬聯廣東第一
科技“追光人”——這是深圳市鐳神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創始人胡小波的“角色”。在鐳神智能位于沙井街道的辦公區,各類發明專利證書與不同型號研發產品交相輝映,見證了公司在光纖激光領域孜孜不倦的追求。
“通過自主技術研發始終走在激光制造領域前沿,是公司步入快速增長的秘訣。”胡小波說。不久前,鐳神智能宣布完成近3億元C輪融資,并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技術創新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是寶安高科技企業群像的鮮明特質。在寶安,小到身邊的發明專利,大到上天入海的尖端科技,多如繁星的科技企業在這里如魚得水,并涌現出韶音科技、影石創新等諸多細分領域的佼佼者。就在今年的高交會上,韶音科技的骨傳導藍牙耳機成為展會上閃亮的“明星產品”。
截至目前,寶安擁有全市最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科技孵化器,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創新動能日益強勁,已經成為引領寶安發展的第一動力。
寶安將繼續保持好后發優勢,全力推動高新技術企業“量”“質”齊升。預計到2022年初,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將突破6500家,有望連續5年蟬聯廣東省區縣第一。
培育梯次型創新企業群
從“跟跑”向“領跑”轉變
“40多年來,寶安實體經濟蓬勃發展,制造體系之完整、鏈條之完備、配套之齊全,生態之優越,全國罕有。這也打造了從需求驅動、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寶安樣板’。”寶安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數據顯示,寶安擁有5萬多家制造企業,數量眾多的制造業催生出龐大創新需求。與此同時,寶安全力建設創新生態系統,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培育梯次型創新企業群,不斷助推寶安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跟跑”“并跑”向“領跑”轉變。
科技型企業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據了解,寶安區已經構建起了一條“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高成長性企業—創新百強企業”的科技企業梯隊。特別是圍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建立市、區、街道、園區、企業的五級互動銜接培育機制。
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向“規上化”邁進,是寶安建立梯次型創新企業群的又一創新舉措。
寶安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18年開始,寶安區創造性地實施了“國高企業向規上企業邁進”“規上企業向國高企業轉型”的“雙邁進”戰略,每年梳理一批營收在1500萬至2000萬元的企業納入“規上化培育庫”進行重點服務,推動企業提質發展。3年時間,新增規上國高1505家,總量達2729家。在它們的帶動下,2020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5991億元,成為寶安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以創新為引擎,“動能轉換”的成果不斷顯現:2021年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5300.2億元,同比增長26%。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引領寶安從“制造”向“智造”轉型的強勁引擎。
未來5年,寶安將力爭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破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密度繼續保持粵港澳大灣區之最。
(吳素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