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遼河油田鉆采工藝研究院(以下簡稱遼河油田鉆采院)獲悉,該院歷時7年自主研發的高壓水力鉆塞技術,在遼河油田“新海27-H31井”成功突破“栓塞”瓶頸,為高效鉆除油氣井因堵水、堵漏、封竄及結垢形成的各類灰塞提供了新方向。
“新海27-H31井”位于遼寧省盤錦金海采油廠新海27塊下油組,受鄰近直井水淹、邊底水雙重影響,油井含水量較高。科研人員介紹,在對油井進行化學藥劑堵水后,形成了245米堵塞段,因套管縮徑,導致常規機械鉆塞無法下入,該井面臨停產。采用高壓水力鉆塞技術后,單趟管柱作業即可實現堵塞鉆除、井壁清洗等功能,較常規機械鉆塞、沖砂等整套措施,作業時間縮短了15天。
受地層變化及開發方式影響,油田在開發過程中,部分地層及油井井筒內不可避免地形成“栓塞”,嚴重影響原油生產效率。高壓水力鉆塞技術采用遼河油田鉆采院自主研發的旋流噴射工藝,通過“水力”梳通油井“栓塞”,鉆塞效率提升40%。目前,該技術已在遼河油田不同區塊、不同井型成功應用50余井次,單井作業成本節約20萬元,有效解決了油井生產時,因地層污染、無機鹽結垢、入井流體不匹配等原因,造成的油井堵塞和出油量減小等問題。
“與傳統機械鉆塞作業相比,該技術具有沖、鉆、洗一體化作業優勢。”遼河油田鉆采院礦場機械研究所所長郝瑞輝介紹,旋流噴射工藝類似高壓噴槍洗車,工作人員通過地面設備向井筒內注入由該院自主研發的高流速液體,使“水力”沖擊覆蓋井筒截面,從而擊碎化學藥劑、水泥及井筒內結垢形成的堵塞物。
近年來,遼河油田鉆采院的科研人員自主研發形成了包含高壓水力鉆塞、水力噴砂割縫、水力噴砂射孔等系列水射流技術。其中,由該院自主研發的高壓旋流液體,具有穿透能力強且不受井深、井溫、井下套變等影響,通過對生產層段炮眼和井筒及時清洗,油井堵塞后可快速實現復產。該技術在惡劣工況下,仍具有適應能力強、效率高等特點。
(記者郝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