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浙江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這是我省知識產權領域第一部綜合性地方法規,將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近年來,我省知識產權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綜合發展指數穩居全國第一方陣。截至目前,浙江省有效專利數量達185萬件(全國第三,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全國第四),注冊商標397萬件(全國第二、每百家企業注冊商標擁有量全國第一),登記版權40.1萬件,植物新品種957件,地理標志548件,集成電路布圖設計3012件。
《條例》緊扣浙江實際,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先行省,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宗旨,立足當下、面向未來,形成了一批具有鮮明浙江辨識度的制度安排,包括設立全國首個知識產權全門類政府獎、建立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制度等等。
據悉,《條例》既是貫徹落實上位法和銜接省級法規的需要,也是當前我省知識產權工作堵點難點的破解之道,共七章五十五條,涉及數字治理、設立知識產權獎等15個特色制度。
“《條例》的出臺,為整體謀劃和統籌協調知識產權工作,解決知識產權門類多、管理和執法職能分散等問題提供了制度依據。”中國計量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冀瑜表示,“《條例》對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完善知識產權轉化機制、建立數據相關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獎勵知識產權創造等相關促進內容作了剛性規定,提出知識產權重點保護、行政裁決、簡案快辦等制度,以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破解知識產權保護舉證難、周期長等問題,有助于打通知識產權全鏈條,以制度創新突破現實瓶頸。”
(通訊員 市聞 記者 汪曉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