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壩鳳天路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17日,記者從重慶市民政局獲悉,到今年底,全市將有100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到2020年,重點打造100個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滿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需求,使居家老年人享受到就近、便捷、周到、優質的社會養老服務。
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突破700萬
據了解,近20年來,重慶人口老齡化程度逐年加深,從2012年到2016年底,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從556萬增長到了704.74萬,年均增長近30萬人,老年人口占戶籍人口比重從16.44%上升到20.76%,年均增長0.86個百分點。其中,70—79歲年齡段的老年人口多達201.6萬,這部分群體將在“十三五”期間陸續進入高齡階段,老年人群高齡化現象將更加突出。預計到2020年,全市60歲以上總人口將達到800萬人,超過全市戶籍總人口的23%,重慶人口老齡化嚴峻形勢已經位居西部第一位、全國第六位。
民政局調研數據顯示,在眾多的養老方式中,90%的老人青睞居家社區養老。
年底建成1000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17日上午,在沙坪壩鳳天路社區養老服務站,許多老人一大早就前來休閑娛樂。這個服務站面積約500平方米,配有廚房、排練廳、健康指導室、休息室等,社區衛生中心的醫生也定期到這里做健康指導。
“整個設備設施都很好,這些老年人都很滿意。”沙坪壩區鳳天路社區居民程英告訴記者,由于常常一個人在家,自己不想做飯,便經常到這里來吃,有時候還和大伙兒聊聊家常。
沙坪壩區民政局副局長黃敬光介紹,像這樣的養老服務站,沙坪壩區今年將建成10個。為方便老人,民政部門還確定了“四室一堂”的建設標準。“就是要建立娛樂室、休息室、健身室和圖書閱覽室,這是基本必備的,有條件的社區,我們還要求建立一個小食堂。”黃敬光說,他們還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起,共同建立衛生室,讓居家養老的人群在社區活動的時候,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診療。
重慶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潘鴻濱介紹,到年底,重慶將達到1000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這100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為現在重慶居家養老社區工作基本的一個支撐、一個平臺。”潘鴻濱說,依托這些基層養老站點,市民政局正在籌劃建設10個市級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并在部分社區試點開展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
新建城區按人均不低于0.1平方米的標準配建
重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2018年,將新增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00個,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10個;2019年,新增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00個,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30個;2020年,新增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00個,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60個。
“新建城區按人均不低于0.1平方米的標準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房,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該負責人介紹,今后將保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房的獨立性、完整性和適老性。對老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符合養老服務要求的,可利用社區閑置資源,支持采取購置、置換、租賃、轉換等方式打造新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
同時,市民政局還將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鼓勵采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開展多元化、精細化居家養老服務,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市場供給能力。此外,市級將建立補助扶持政策,對新建或改造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區域性、綜合性的示范點給予一定的建設補貼,并積極探索建立相對統一的運營補貼制度。
沙坪壩鳳天路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人民網重慶10月17日電 ( 劉政寧 ) 17日,記者從重慶市民政局獲悉,到今年底,全市將有100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到2020年,重點打造100個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滿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需求,使居家老年人享受到就近、便捷、周到、優質的社會養老服務。
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突破700萬
據了解,近20年來,重慶人口老齡化程度逐年加深,從2012年到2016年底,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從556萬增長到了704.74萬,年均增長近30萬人,老年人口占戶籍人口比重從16.44%上升到20.76%,年均增長0.86個百分點。其中,70—79歲年齡段的老年人口多達201.6萬,這部分群體將在“十三五”期間陸續進入高齡階段,老年人群高齡化現象將更加突出。預計到2020年,全市60歲以上總人口將達到800萬人,超過全市戶籍總人口的23%,重慶人口老齡化嚴峻形勢已經位居西部第一位、全國第六位。
民政局調研數據顯示,在眾多的養老方式中,90%的老人青睞居家社區養老。
年底建成1000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17日上午,在沙坪壩鳳天路社區養老服務站,許多老人一大早就前來休閑娛樂。這個服務站面積約500平方米,配有廚房、排練廳、健康指導室、休息室等,社區衛生中心的醫生也定期到這里做健康指導。
“整個設備設施都很好,這些老年人都很滿意。”沙坪壩區鳳天路社區居民程英告訴記者,由于常常一個人在家,自己不想做飯,便經常到這里來吃,有時候還和大伙兒聊聊家常。
沙坪壩區民政局副局長黃敬光介紹,像這樣的養老服務站,沙坪壩區今年將建成10個。為方便老人,民政部門還確定了“四室一堂”的建設標準。“就是要建立娛樂室、休息室、健身室和圖書閱覽室,這是基本必備的,有條件的社區,我們還要求建立一個小食堂。”黃敬光說,他們還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起,共同建立衛生室,讓居家養老的人群在社區活動的時候,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診療。
重慶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潘鴻濱介紹,到年底,重慶將達到1000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這100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為現在重慶居家養老社區工作基本的一個支撐、一個平臺。”潘鴻濱說,依托這些基層養老站點,市民政局正在籌劃建設10個市級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并在部分社區試點開展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
新建城區按人均不低于0.1平方米的標準配建
重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2018年,將新增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00個,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10個;2019年,新增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00個,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30個;2020年,新增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00個,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60個。
“新建城區按人均不低于0.1平方米的標準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房,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該負責人介紹,今后將保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房的獨立性、完整性和適老性。對老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符合養老服務要求的,可利用社區閑置資源,支持采取購置、置換、租賃、轉換等方式打造新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
同時,市民政局還將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鼓勵采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開展多元化、精細化居家養老服務,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市場供給能力。此外,市級將建立補助扶持政策,對新建或改造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區域性、綜合性的示范點給予一定的建設補貼,并積極探索建立相對統一的運營補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