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飛往重慶的西部航空PN6394航班緩緩降落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以下簡稱重慶機場)。和乘客們一起抵達的,還有一大批美麗的鮮花。
當天18時30分,這批鮮花再次“啟程”,轉乘西部航空PN6357航班飛往花園城市——新加坡。當天晚上,抵達新加坡樟宜機場。
鮮花保存期短,過去,貨主們都選擇沿海城市中轉?,F在為何會選擇距新加坡幾千公里的重慶中轉?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落地后,重慶直飛新加坡的航班不斷加密。”西部航空市場銷售部副總經理滕洋稱,重慶,已成為中國西部往來新加坡最便捷的城市。
除了增加航班,乘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東風,重慶航空領域一系列大動作正在悄然進行——圍繞降低物流成本和增強輻射力,集航空維修、航空物流、航空培訓、航空金融等于一體的重慶航空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搭建便捷空中走廊,重慶直飛新加坡航班增至每周14班
2015年11月,中新兩國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以下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花落重慶。這對于深居內陸、渴望開放的重慶而言,可謂重大利好。
抓住機遇,重慶航空領域積極作為。
2016年2月4日,由西部航空執飛的重慶—新加坡航線正式開通,每周3班。隨后,重慶航空也加入到該航線中。隨著旅客的增多,西部航空多次對該航線進行加密。
截至目前,重慶直飛新加坡的航班已從過去的每周5班增至每周14班。重慶和新加坡,搭建起了便捷的空中走廊。
除了新開和加密重慶—新加坡航線,西部航空還借助國內航線網絡,為中國西部地區主要城市旅客經重慶中轉至新加坡,提供便捷空中通道。
2016年9月,由西部航空執飛的烏魯木齊—重慶—新加坡航線正式開通。“我們的目標是,將重慶機場打造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前往新加坡的國際樞紐。”滕洋說。
重慶機場華麗回歸,打造內陸國際航空樞紐
航班加密的同時,2016年9月29日,重慶機場集團正式全面移交我市,也是我市航空領域的一個大手筆。
2004年4月,重慶機場集團成為首都機場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如果重慶機場集團仍處于首都機場集團旗下,那么本應由新加坡、重慶雙方直接商議的合作都需要首都機場集團這個第三方介入,這往往會帶來決策的低效。
為更好推進重慶機場與新加坡樟宜機場合作,貫徹落實好市政府對重慶機場“11157”發展目標,加快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出嫁”12年后,重慶機場集團重新回到“娘家”。
回歸后的重慶機場,加快了東航站區建設。今年8月29日,重慶機場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第一個擁有3座航站樓、實現3條跑道同時運行的機場。
重慶機場與樟宜機場的合作,也得以緊鑼密鼓推進。今年1月12日,重慶機場集團與新加坡樟宜機場集團簽署了共同設立機場商業管理公司的合資合同,共同管理和運營重慶機場的零售、餐飲、廣告、嘉賓、休閑服務及停車場等非航業務資源。重慶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借助新加坡樟宜機場的先進經驗,可提升重慶機場商業運營管理品質。
除此之外,重慶機場還有打造內陸“國際航空樞紐”的更大抱負——到2020年,重慶機場通航城市達到200個以上,航線總數達到350條,其中國際航線達到100條左右,成為世界一流機場。
重慶航空產業園方案“出爐”,航空產業集群將在這里出現
10月18日,一份詳細的《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航空產業園建設總體方案》擺在重慶日報記者面前。渝北區中新辦負責人張維告訴記者,該方案已通過市發改委審核,即將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航空專委會審定。
記者看到,航空產業園緊鄰重慶機場,規劃面積約12.5平方公里,分為航空維修制造區、航空物流集聚區、航空綜合服務區三個功能片區。
其中,航空維修制造區著力打造航空零部件生產及維修、飛機拆解、航空裝備制造、航空技術服務等航空制造產業集群;同步發展引領區域發展的航空高端智能制造研發功能。
航空物流集聚區重點發展航空快運、保稅物流和高端冷鏈。航空綜合服務區則發展基地航空公司總部、飛機融資租賃銷售、航空金融、航空咨詢、航空培訓、航空仲裁等業務。
目前,投資約13億元的重慶快件集散中心已經在航空產業園航空物流集聚區動工,建成后將成為重慶乃至西部地區快件行業、電商行業(線下物流)快速發展的載體。
“在飛機工程維修、航空培訓等領域,我們正在與美國、新加坡的一些領軍企業進行洽談。”張維稱。而在距離航空產業園不遠的木耳物流園,已入駐了專業從事多式聯運的遠程物流;仙桃數據谷,已入駐了近300家大數據、云計算企業。
“這些都將助推我市航空產業的發展。”在張維看來,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推動下,圍繞重慶機場,一個龐大的臨空產業集群即將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