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居民可以免費領取一個季度的垃圾袋,這些垃圾袋帶有二維碼。
如何促進垃圾正確分類,或許一個二維碼就能搞定。今(21)日,記者跟隨“文明在行動·重慶更清潔”活動走訪了江北區金砂水岸小區。去年6月,該小區開始試點實施垃圾分類,通過二維碼建檔跟蹤和積分獎勵機制,居民垃圾分類成效顯著。據統計,目前在該小區已有1006戶參與垃圾分類活動,參與率達到95%,廚余垃圾正確分類率達97%。
分對垃圾有獎勵 居民參與率達95%
居民完成垃圾分類和垃圾回收后,還可獲得積分獎勵。
“現在家里都會把垃圾分為廚余垃圾和其它垃圾,這也是小區實施垃圾分類后家人逐漸養成的習慣。”金砂水岸小區居民秦阿姨告訴記者,以前小區每層樓只有一個垃圾桶,沒法進行垃圾分類,大家也沒有養成分類的意識。
記者在現場看到,現在小區每層樓的樓梯間都有2個垃圾桶,清楚標注了廚余垃圾、其它垃圾。同時,每周六還會組織回收居民分類的可回收垃圾。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是設施更完善,當居民完成垃圾分類和垃圾回收后,還可獲得積分獎勵,用于兌換香皂、洗衣液等日常生活用品。
具體如何操作?江北區環衛所主任徐宇亮介紹,小區居民可以免費領取一個季度的垃圾袋,這些垃圾袋帶有二維碼,對應到每家每戶,一掃便知。同時還建立了家庭環保積分賬戶,只要按規定區分投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就能獲得積分。
“積分換獎品活動一開始,居民們就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但不少人還不知道如何分類,對此,我們除了在小區開展培訓宣傳,還組織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上門開展培訓服務。”徐宇亮說。
據介紹,金砂水岸小區共有居民樓11棟,有常住家庭約1100戶。目前已經有1006戶參與垃圾分類的活動中,參與率達到95%。
為清潔工減輕工作負擔 廚余垃圾正確分類率達97%
趙景平正在核對居民垃圾分類是否正確,并掃碼反饋。
在金砂水岸小區的垃圾回收中心,記者見到了53歲的趙景平,她是金砂水岸3棟的居民,同時也負責3棟的垃圾回收。
每天清晨,趙景平會推著專門定制的垃圾回收推車把每個樓層的分類垃圾收集好,送到小區的垃圾回收中心,并核驗居民們的垃圾分類是否正確,通過掃碼進行反饋。記者注意到,趙景平一直隨身攜帶著兩部手機,原來其中一部就是專門用于掃碼的。
“核驗就是看一下裝袋的垃圾,合格我就掃碼給積分,不合格我就會通過掃碼反饋給工作人員,他們能找到是誰家的垃圾,去上門講解。”趙景平說。
趙景平坦言,最開始自己覺得很麻煩,要一個個核驗掃碼,以前收了垃圾回來一丟就行了,但是習慣了后發現不但工作量減輕,工作環境也改善了。因為現在小區居民自覺把垃圾裝好,避免了以前混雜垃圾常常散開到處都是的亂象,此外,垃圾也沒有原來那么大的臭味。
而數據也印證了趙景平的感受,今年1月到11月,在金砂水岸小區,工作人員通過掃描廚余垃圾一共5294袋,其中正確分類的袋數有5145袋,廚余垃圾正確分類率達97%。
江北區環衛所主任徐宇亮介紹,截至目前金砂水岸小區、廊橋水岸小區參與垃圾分類居民戶數已達2900戶,參與率高達90%,2017年兩個小區產生可回收垃圾共76噸,累計回收廚余垃圾達350余噸。下一步將爭取明年在全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全面實現生活垃圾強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