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控股近期股價走勢圖
5個跌停板之后,ST大控股價一度跌破2元,A股排名倒數第二。
這是一家極少關注度的東北上市公司,相比ST保千里(2.260,0.00,0.00%)、樂視的一瀉千里,ST大控暴跌來得悄無聲息。過去的3年間,該公司曾多次試圖通過資產重組提振業績未果,市場也逐漸對其失去耐心。從巔峰時刻到股價最低點,ST大控逾130億市值縮水80%。
3年里,發生了什么?
四次并購均告流產
ST大控,前身為大連控股,主營電子產品生產及銷售業務。2014年6月,大連控股定增獲證監會批準,定向對象為公司大股東大顯集團,融資13.76億元。
資金充裕的大連控股將并購提上日程。2014年8月和10月,大連控股相繼拋出兩項股權投資計劃,擬投資深圳市景良科技教育有限公司和成都林海電子有限責任公司。
這是兩起不尋常的投資?!吨泵妗?微信ID:zmtg1108)注意到,投資景良教育嵌套了可轉債換股的方式,收購成都林海股權則有大股東大顯集團作中介,進行股權置換,置換的對象是大顯集團認購的上市公司定增發行股份。上述兩起投資均在上市公司董事會審議中流產。
更“奇葩”的并購還在后面。2015年6月,大連控股公告實施重大資產重組,擬作價7.7億元收購大股東持有的中再資源100%股權。
根據交易安排,大連控股將與大顯集團、中再資源簽訂債權抵償協議,約定大連控股對中再資源的并購,包括中再資源出售2家子公司股權獲得的債權。2家子公司對應的債權金額為5.32億元。大連控股和大顯集團之間,就上述5.32億元的債權進行抵償。
換句話說,上市公司僅需出資2.38億元,即獲得中再資源100%股權。而中再資源持有的2家重要子公司資產,仍然留存在大顯集團層面,2.38億元購買的基本是一個空殼。
毫無疑問,這一資產重組計劃最終流產。
2017年1月,已“披星戴帽”的大連控股(ST大控)謀劃了第四次并購。上市公司擬通過對特定對象發行新股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胡永剛及其一直行動人持有的全輝控股100%的股權,全輝控股持有港股上市公司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 (簡稱“中國再生醫學”)27.9%的股權。完成收購后,ST大控將成中國再生醫學第一大股東。
這起跨界并購同樣在3個月之后宣告終止?!吨泵妗?微信ID:zmtg1108)注意到,圍繞上市公司資產重組進程,大連控股受到了監管部門高達15次的問詢及處罰。據《直面》(微信ID:zmtg1108)不完全統計,2015年2月起,大連控股累計收到上交所問詢函9次,公開譴責1次,受證監會及派出機構行政處罰4次。
大股東瘋狂“吸血”40億
通過預付款的方式,大連控股儼然成了大股東及關聯方的提款機。
2014年,大連控股對天津大通銅業預付款11.8億元,占年度預付款總額的99.68%。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4月,ST大控謀劃第三次并購之前,大通銅業為大顯集團的控股孫公司,后者通過全資子公司中再資源持有大通銅業84.26%的股權,直接持有大通銅業7.47%的股份,累計控股92.73%。
此后,中再資源向第三方轉讓大通銅業84.26%股權。ST大控實際控制人代威,仍一直擔任大通銅業法人代表、董事長職務。
根據上交所發布的《上市規則》規定,大通銅業和上市公司構成關聯方關系。
2015年,ST大控給予大通銅業預付款達到13.7億元,2016年則進一步增至17.45億元。2014年至2016年間,累計預付款金額高達42.95億元。
事實上,經《直面》(微信ID:zmtg1108)統計,ST大控與大通銅業實際發生的交易額只有23.98億元,僅為預付款總額的一半。
ST大控輸血養活了大通銅業。雙方交易中,ST大控的采購形成了大通銅業的收入。2016年,大通銅業營收14.45億元,實現凈利潤虧損2萬元。同年,ST大控對大通銅業的日常關聯交易高達14.7億元,幾乎構成了大通銅業全部的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