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8日) 制表:陳偉華
深圳商報記者傅盛寧
A股“入摩”在即,境外資金與境內公募兩路主力資金,正在向美國明晟公司(MSCI)公布的最新指數成份股集中。據統計,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進入A股的資金,從3月下旬4月初即重新增多。在一些個股上增持明顯,持股比例明顯超過了1月末上證指數處于高點時。深圳大金海投資副總裁丁元恒表示:投資者不宜追高,反而應當警惕“入摩”后大盤沖高回落。
滬港通深港通資金提前布局
5月15日(上周二)美國明晟公司(MSCI)公布半年度指數調整結果。其中,MSCI中國A股指數中共有234家A股公司入圍,今年6月1日起生效。此次的納入比例為2.5%,調整后市值分別占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26%和0.39%;今年8月份,MSCI將會再次提升納入比例至5%。
在MSCI公布初步納入A股成份股之前,境外投資者已經通過滬港通、深港通等渠道加速涌入A股市場。從3月底4月初開始,這些境外投資者就開始抄底一些股票。數據顯示,4月份包括滬股通、深股通在內的北上資金累計凈流入達到404.91億元,進入5月份以來,北向資金凈流入趨勢進一步加大。截至21日,5月內北上資金凈流入金額達302.52億元。
記者根據萬得資訊排序統計發現,以滬港通進入A股的資金,最“愛”的股票是貴州茅臺,1月29日A股大盤開始暴跌,但滬港通資金對貴州茅臺僅略有減持,自2月23日開始重新出現凈增持,一直穩步提高,持股比例從5.70%增加到6.89%,持股市值達到了632.76億元,遠超第二名恒瑞醫藥的382.50億元。
通過深港通進入的資金,對深市中的海康威視比較看好,持股量今年年初以來一直穩步增長。對持股市值第二、第三的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態度分歧。對美的集團4月11日以后加快增持,而對格力電器自4月25日以來快速減持。
這些外來資金傾向于價值投資,選股上重視兩個方面:其一是A股獨特的行業,比如白酒,在港股、美股都沒有白酒這個門類,但A股有一個釀酒板塊,其中包含的白酒股達19只之多,美股、港股都沒有可比較的標的;其次,重視具有“護城河”的上市公司。比如海康威視在監控系統、人臉識別上全球領先,也具有很高的壟斷地位。
滬港通、深港通資金持有市值最大的20只股票,大部分在MSCI公布的最新指數成份股范圍內,因此可以說,滬港通、深港通為“入摩”已經提前布局。
國內公募基金積極備戰
截至目前,市場內已有包括南方、招商、華夏、創金合信等在內的8家基金公司成立了8只MSCI主題基金。合計首發規模192.48億元,平均份額超過24億元,市場反響熱烈。
此外,平安大華MSCI中國A股國際ETF、南方MSCI中國A股ETF聯接等基金正在發行;易方達、建信和景順長城旗下3只MSCI基金也已經于5月10日、11日結束募集。目前,還有平安大華MSCI中國A股國際ETF、南方MSCI中國A股國際通發起式聯接基金2只基金正在募集。新華、太平、中金等8家公司上報的9只MSCI主題基金待批。
根據中國證監會公布的數據,自2017年A股成功闖關MSCI以來,已有13家基金公司申報了24只MSCI主題基金。Wind資訊統計顯示,2018年之前,MSCI主題僅有3只。
或會見光死,短線要小心
當前貴州茅臺、五糧液、美的集團、中國平安、海康威視等等機構和外來資金重倉股,股價已經高高在上,早一兩年潛伏的資金獲利豐厚。大機構也存在一定分歧,部分重要個股籌碼已經松動。比如QFII,在一季度就減持了一部分海螺水泥、宇通客車、五糧液、水井坊的股份,而滬深港通北上資金也減持了中國平安、格力電器。
深圳大金海投資副總裁丁元恒說,“入摩”的事已經談了兩年,每年都有進展,外資、公募、國家隊已經早有預期,在兩年前就已經買入。在各路資金追捧下,很多績優股都有泡沫了。外資重倉的貴州茅臺估值也過高。現在就等著利好兌現,請君入甕。預計6月1日大盤將是高開低走,并延續下跌一段時間,這種可能性非常大。MSCI對中國股市中長線是利好,短線卻要小心。短線操作者應重點關注貴州茅臺、五糧液、中國平安、浦發銀行這幾個股票的走勢,它們對大盤影響很大。如果盤中沖高,決不可追。如果回落,手里有股票要減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