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角獸”基金躁動72小時)
![]() |
本報記者李潔雪深圳報道
“獨角獸”基金首募日
6只募集上限為500億的戰略配售基金同時開售,這在公募基金歷史上堪稱首例。
由于“國家隊”的特殊背景,這6只基金從獲批到發行,被推崇與被質疑的熱度愈演愈烈,成為業內關注的絕對主角。
這6只“獨角獸”基金,是否能如其市場熱度一般,受到投資者的狂熱追捧?
這是6只獨角獸基金開售首日的最大疑惑。(李新江)
導讀
在6只“獨角獸”基金發行的過程中,受市場關注的另一焦點在于這6只產品可能引發的虹吸效應。部分市場人士擔憂,“獨角獸”基金可能會引發老基金抽血,不利于市場穩定。
一直到截稿時的深夜,業內人士在社交媒體對于“獨角獸”基金的爭論仍未止歇。
爭論圍繞著風險系數、政策口徑、募集進展、持有費率,乃至渠道宣傳推介中的錯別字。
換一個維度,話說這是一場“營銷與策劃”的盛宴,更不為過。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過去的72小時,對6家入選發行戰略配售基金的公司而言,可以說是打滿雞血的72小時。
接踵上演的渠道紛爭、品牌競技的表象背后,一款熱門基金,似乎隱藏了更多來自業態深處信號。
緊張籌備直擊
從6月6日6只“獨角獸”基金獲批,到6月11日正式開賣,中間僅僅隔著2個工作日和2個休息日。
這使得基金公司和各大銷售渠道對6只產品的發行備戰只能高度緊張化。
6月8日下午,其中一家基金公司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原本以為產品獲批后會有更多時間準備,但沒想到會里推進得如此急促,不僅要求馬上發行,募集時間也如此短,這樣的時間安排是我們沒有意料到的,感覺有些倉促。”
正是由于時間緊迫,6家基金公司及相關渠道很快展開了宣傳工作。
尤其在6只產品開賣的前兩天,也即6月9日和10日,針對6只“獨角獸”基金的宣傳可謂是鋪天蓋地展開,無論是傳統廣告投放、傳單發放、短信發送,還是新式“抖音視頻”宣傳,基金公司幾乎動用了所有能動用的方式來進行6只“獨角獸”基金的宣傳。
在火熱的宣傳攻勢下,不少投資者在6月9日和10日兩天即在相關平臺提前下單,預購“獨角獸”基金,例如某大型商業銀行在這兩天內的預購量就達到10億元左右。
進入6月11日,真正的銷售大戰直接開打。對于招商、華夏、易方達、南方、嘉實和匯添富這6家基金公司而言,產品的高度趨同性意味著他們必須在客戶間進行爭奪。不過,由于6只基金的主銷銀行渠道不同,這也導致了6只產品發行的分化。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從多個渠道人士處交叉求證,招商3年封閉運作戰略配售基金是6月11日賣得最好的一只基金,也是6月11日唯一一只募資過100億的基金,在6只產品中遙遙領先。據悉,該基金僅在6月11日上午就賣出了近100億元,另有消息稱截至當日下午該基金共賣出120億元。
招商基金在6只產品中銷量的領先,在于招行渠道實力之強。在此次“獨角獸”基金的銷售大戰中,招商銀行只重點推薦招商基金的產品,而諸如工商銀行需要同時推薦其托管的南方、華夏和匯添富3只“獨角獸”基金,3只基金中難免會產生直接的競爭。
除了招商3年封閉運作戰略配售基金外,其余5只“獨角獸”基金6月11日的銷量都在數十億左右,且以50億以下居多。其中,易方達3年封閉運作戰略配售基金在除招商“獨角獸”基金以外的5只基金中銷量領先。
合計而言,6只獨角獸基金首日募集規模或在300億元上下,這在當前寡淡的市場環境下是非常不錯的募集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該類創新基金品種的歡迎程度。
但是,就整體來看,6只“獨角獸”銷售首日的情況并不算太過火爆。除了個別基金確實可以用“賣爆了”來形容外,其它基金銷售情況較為一般。6只獨角獸基金首日募集規模,與3000億元的總募集上限也有較大差距。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由于銷售數據敏感,對于上述提到的各項數據,記者并未能從相關基金公司處獲得求證,可能會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
另外,由于6只基金均還在募集期,究竟誰能賣得更好,目前還是未知數。
募集上限風波
在6只“獨角獸”基金開售當天,關于“調整募集上限”的傳聞也成為市場關注點。
6月10日,有市場消息稱,證監會向6家基金公司下發了監管通知,其中提到了三項內容:1.請各公司盡力控制募集規模在200億左右。2.從收到通知起,不投入新的廣告,不進一步宣傳。3.以前廣告中若有不合規的內容,比如“前所未有”,請修正并消除影響。另外,有券商渠道也有相似消息傳出。
但6月11日上午,又有新的消息傳來。有媒體引源接近證監會的人士表示,根據機構部窗口指導精神,戰略配售基金的規模門檻是50億元即可設立,上限仍為500億元不變,只是要求各基金公司根據自身管理風格,適度發行可行可控規模的基金產品,即不到500億元也可結束募集。
在6月11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的多個銀行網點中,相關理財經理均向記者表示,銀行上級部門確實向下傳達了“獨角獸”基金調整募集上限的消息,其中有理財經理表示是6月11日早才收到的消息。因此,他們在向有興趣的客戶介紹“獨角獸”基金時,也特別強調了關于募集上限調整的事情。
但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其中一家基金公司相關人士求證后,其表示:“我們絕對沒有向包括銀行、券商、第三方等任何渠道發布調整募集上限的消息,而且如果要下調限額是絕對要發公告的。我們一直都是以會里的通知來做的,目前的上限仍然是500億。”
截至記者發稿前,6家基金公司均沒有發布關于募集上限調整的相關公告,后期是否會有所變更,將根據基金公司的公告來明確。
在尚未有更新消息傳出之前,目前6只“獨角獸”基金的募集上限均維持在500億不變。
熱議虹吸效應
在6只“獨角獸”基金發行的過程中,受市場關注的另一焦點在于這6只產品可能引發的虹吸效應。部分市場人士擔憂,“獨角獸”基金可能會引發老基金抽血,不利于市場穩定。
有市場人士6月11日指出,“獨角獸”基金走的是銀行理財渠道,抽的是基民的資金,若銷售火爆,會導致大批基民贖回老基金認購“獨角獸”基金,老基金為了應對贖回,只能賣出持倉的權重藍籌,因此導致權重股下跌。短線而言,CDR基金對權重股的抽血效應不能忽略。
此外,除了對老基金可能產生“抽血”之外,6只“獨角獸”的發行還可能在一定時間內對其它權益新基金的發行造成影響。
華南一位公募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市場的注意力也都在“獨角獸”基金上,其它基金在這個階段募集完全不占優勢。而且從發行首日的情況來看,6只“獨角獸”在宣傳如此熱烈的宣傳攻勢下發行情況還不算太過火爆,說明現在發基金確實也比較困難。
不過,6只“獨角獸”基金短期內究竟會對市場帶來多大的影響,還需要看募集情況的進展。如若最終募集金額與3000億上限存在較大差距,短期而言對市場帶來的“抽血效應”也將低于此前市場的預期。
此前,亦有機構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獨角獸”基金對市場的流動性影響應綜合評估,獨角獸基金對市場形成抽血效應的因果關系并非絕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