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證指數低開低走,收盤下跌1%,收報2759.13點,再創兩年多收盤新低;創業板指下跌2.58%,收報1565.61點,兩市合計成交額為3296億元,行業板塊呈現普跌態勢。
縱觀目前的市場走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雖然大盤仍處于震蕩磨底期,但無論從估值、成交量、個股漲跌比例、風險偏好,還是從產業資本持續增持、上市公司頻頻回購等多方面的變化看,均可發現市場見底特征正在逐步清晰。近期市場出現的五大積極變化,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
首先,從政策到態度,我們的市場都發生了一些變化。近期管理層陸續釋放利好信號,可以看到,小米延遲發行CDR、IPO大幅縮減、禁止股權質押強行平倉、降準,以及近日央行行長易綱的積極喊話,這些都是“政策底”的明確信號。
其次,稅延養老險投資細則將出市場迎來增量資金。據悉,新型保險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6月份開售后,相關資金運用的細則也將隨之明確。這意味著,稅延養老險資金作為新增資金有望進入資本市場。
第三,自6月中旬上證指數跌破3000點關口以來,A股上市公司全力“護盤”,增持、回購、終止減持、加碼分紅等手法密集上演。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6月份以來,公布回購預案和回購進展的上市公司總數達到84家,涉及資金總額達92.8億元。與此同時,產業資本(僅統計實際控制人、高管及公司類型股東)在二級市場上對496家公司進行了增減持操作,其中期間累計實現產業資本凈增持的公司共有318家,占比逾六成。
第四,從市場表現看,近期,在市場不斷調整中,漲停個股數量卻不減反增。在過去8個交易日中,滬深兩市日均漲停個股數量達62家。在此之前,兩市今年以來的日均漲停個股家數僅為44家。
估值方面,目前兩市整體市盈率已經低于2638點的水平,破凈股突破200只,創歷史新高,同時破發股也超過300只,歷史上每當A股市場“破發股”和“破凈股”數量顯著增加時,都預示著階段性底部的到來。
第五,從機構的持倉態度有所變化。目前,有129只偏股型基金滿倉應對當前市場。另外,數據顯示,在近一個月A股市場持續震蕩下行后,私募機構對于市場點位、估值的信心反而大幅上升,并創近半年以來新高。調查顯示,接近一半的私募基金經理,在7月份有加倉計劃。
大中小型保險公司人士普遍認為,近期的下跌令市場恐慌情緒得以釋放,投資者不必過于悲觀;不過,現在預測市場已經見底還為時尚早,市場底部需要在反復確認中“磨”出來,但如果將周期拉長至未來3年-5年看,目前或許已處在底部區域。
廣發證券預計,A股市場目前正在構筑中期底部,絕處逢生,投資者應先防御后進攻,預計波動率對A股市場風險偏好沖擊略有緩和。
與此同時,招商證券表示,由于中國經濟正在向有質量增長的道路轉型、企業盈利韌性猶存、A股市場資金面有望明顯改善等因素,對A股下半年表現相對樂觀,科技和消費將是兩大投資主線。
總之,分析人士表示,“政策底”和“估值底”已基本確立,三底之中惟有“市場底”還有待確認,從A股歷史經驗來看,每當管理層反復釋放利好之后,真正的市場底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消化。如何確定終極“市場底”,盯住成交量,一旦低位持續放量拉升,那么底部可以確認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