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反壟斷罰單直接影響了谷歌母公司第二季度的凈利潤表現。7月24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發布2018年二季度業績,主營業務廣告收入約是14個季度前的2倍,以此推高公司當季度整體營收同比增長26%,達326.57億美元,而上周的歐盟委員會創紀錄的43.4億歐元(約合50億美元)反壟斷罰款,導致其凈利潤下降9%,最終為31.95億美元。
北京時間7月18日,針對Android反壟斷案,歐盟宣布對谷歌開出43.4億歐元的罰單。這也是歐盟反壟斷執法史上數額最大的一張罰單。雖然歐盟這筆罰單是在7月18日開出,但是谷歌依然選擇將其計入第二季度財報中。對此,谷歌已決定針對指控提起上訴。
曾有意尋求和解被拒 谷歌決定提起上訴
谷歌一直是歐盟反壟斷委員會主要調查的目標。2013年開始,針對Android,歐盟就開始對谷歌發起反壟斷調查。雙方在博弈過程中曾多次達成協議。
但2017年6月,歐盟委員會向谷歌開出了24.2億歐元罰單。今年7月18日,針對Android反壟斷案,歐盟再次宣布對谷歌開出43.4億歐元罰單。
歐盟發布了三條指控:谷歌要求使用Android的手機廠商預裝其搜索和瀏覽器,作為使用其應用商店的前提;提供補貼以要求在搜索引擎產品上排他;采取措施防止非授權版本操作系統設備。除了第二條是追溯性懲罰外,歐盟委員會競爭總署署長瑪格麗特·維斯塔格認為,谷歌使用Android操作系統作為工具最終加強了其在搜索市場的壟斷地位。谷歌旗下多個產品與服務預裝綁定則降低了產業競爭和未來創新的能力。
但谷歌并不這樣認為。谷歌CEO桑德·皮查在指控當天以公開信的方式做出回應,認為歐盟針對安卓及其商業模式的處罰忽略了Android與蘋果iOS的競爭事實,也忽略了Android增加了智能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和賦予消費者更多選擇。
7月18日,谷歌已決定針對指控提起上訴。
然而,谷歌原本可以不用走到這一步的。據彭博社報道,谷歌曾經試圖尋求和解被拒。
2017年底,瑪格麗特·維斯塔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歐洲從來不反對企業成功,企業可以在歐洲擁有壟斷地位,但關鍵在于不能濫用。
分析:用戶隱私數據問題或成關注焦點
反壟斷調查只是事后監管,一位行業分析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關鍵看歐盟是否能夠改變Android的商業模式,打破現有的商業平衡。目前以阻礙創新的理由缺乏力度,而GMS本身涉及的用戶隱私數據問題,或成為歐盟真正打擊谷歌的大棒。
歐盟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預裝谷歌搜索服務和瀏覽器的Android設備上,95%的搜索請求指向谷歌。但更重要的是,谷歌正在利用其產品收集用戶數據改善其產品服務,獲取更高大的競爭優勢。
谷歌官網顯示,不僅是用戶使用搜索引擎、利用地圖查詢路線,以及觀看YouTube視頻的行為,甚至用戶自行創建的郵件、聯系人、日歷活動、文檔、相片和視頻也會被收集分析。
如今,谷歌更希望用其提升廣告系統。桑德·皮查在分析師會議上,使用了“火力全開”來形容廣告業務的增長,“我們把機器學習的能力賦予了營銷人員”。
與此同時,谷歌不斷擴建數據中心、海底光纜等基礎設施,盡管部分業務仍處于虧損狀態,但這些投資將保證其整個應用生態在未來的運轉。二季度財報顯示,Alphabet公司的資本支出翻了一番,達到54.8億美元,同比增漲121%。
互聯網巨頭對基礎信息設施和數據的控制,使其掌握了巨大的權力,而這引發了外界對其信息壟斷的擔憂。
數據經濟時代要求新的反壟斷規則。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李建標告訴新京報記者,互聯網企業是技術推動下的新型產業組織形式,目前政府對這類企業的監管顯然不到位,這既有技術障礙也有制度不足的制約。
雖然,目前歐盟所能執行的監管手段有限,但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5月,歐盟最嚴的數據保護法案GDPR(一般數據保護法案)開始生效。與以往對個人信息保護法規不同,GDPR具有強制力,其管轄范圍并不局限于歐盟境內,而且提升了監管和處罰措施等級。互聯網巨頭成為討論的焦點。
記者曾就此次處罰是否與數據安全有關向歐盟委員會發送電子郵件。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該部門的回信。
■ 聚焦
Android帶動谷歌廣告營收10年擴大4.5倍
與蘋果自成體系銷售硬件不同,谷歌以“開放”的策略,成就另一種商業模式。
時間撥回2007年11月,一些科技公司宣布通過名為開放手機聯盟(OHA)的組織開發Android。該組織要求制造商想要獲得應用商店以及Android的品牌,就必須簽署一項保密協議,即不發布沒有通過兼容性測試的手機,測試由谷歌控制。
其最出名的案例是——宏碁事件。2012年9月,因谷歌以取消Android授權作威脅,OHA成員之一宏碁搭載阿里云OS手機發布會緊急叫停。谷歌隨后的聲明稱,該操作系統不兼容Android,將弱化其生態。但這件事的背后是,阿里云OS不搭載谷歌的其他產品。
理論上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但為了使用Android的核心功能,就必須注冊OHA,并給谷歌更大的控制權。Andriod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in)曾將這一過程描述為“良性循環”,而流傳在外一封工程師Dan Morrill的郵件顯示,谷歌利用兼容性讓制造商做其想做的事。
OHA聯盟漸漸為人所淡忘,但谷歌對手機廠商的要求卻不斷增加。事實上,Android手機一開始就由AOSP(Android開源項目)和谷歌移動服務(GMS)所組成。不同的是,后者是專有的,雖無需付費,但須經過谷歌的許可,即兼容性測試。
一位手機廠商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GMS實際上就是一個APK的集合,其都由谷歌開發,包括地圖、瀏覽器等產品,設備要遵守一定的規范,才能夠使得這些應用順利運行。盡管這是一個兼容性測試,但是如果想要出貨,就必須通過這個驗證,否則谷歌就會制裁。
第三方機構Canalys分析師賈沫告訴記者,從下載安卓系統應用程序的角度來講,與中國市場擁有應用寶、豌豆莢等多個應用分發渠道不同,中國以外的市場Google Play是Android手機所必需的,如果手機廠商不能拿到GMS認證,就無法合規地去拓展市場。
不僅如此,谷歌還要求手機制造商與其簽署一項名為移動應用程序分銷協議。谷歌利用多種方法,使得其更多服務集成進入Android,并隨之成為手機出廠時的“標配”,甚至要求搜索框、應用商店,以及Gmail等谷歌產品的擺放位置。
在中國以外的市場,可以說谷歌的應用服務定義了Android的一切。對中國手機廠商而言,一樣也需要通過相關認證。
谷歌財報向來對Android收入情況語焉不詳,但2016年初IT公司甲骨文律師在法庭上曾披露,自2008年到2016年,谷歌已借助Android操作系統獲得310億美元的收入和220億美元的利潤。甲骨文根據谷歌提供的文檔估算了這一收益。
Android帶動下谷歌廣告的收入卻遠高于此。歷年財報顯示,谷歌廣告營收已從2008年的211.3億增長至2017年的953.8億,擴大了約4.5倍,而十年的總營收則超過5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