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昨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服務貿易逆差實現8年來首次半年度收窄。
服務貿易表現亮眼,得益于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六成,服務業在經濟轉型升級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服務貿易逆差收窄
商務部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價,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25313.3億元,同比増長8.5%。這一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出口8415.7億元,増長13.6%;進口16897.6億元,增長6.1%;逆差8481.8億元。
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副司長李元在解讀數據時表示,上半年,服務出口保持快于進口的增長態勢,出口增速高于進口增速7.5個百分點。服務貿易逆差規模較上年同期收窄26.6億元,是2010年以來的首次半年度逆差收窄。
在分析逆差收窄的原因時,他指出,上半年我國經濟整體運行向好,特別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為服務貿易的平穩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此外,這也是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工作等一系列鼓勵政策推進的效果。
近兩年來服務貿易的相關政策支持不斷疊加,從2016年2月的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到2018年6月的深化推廣,國家政策層面持續發力,加上此前的《國務院關于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等相關措施,服務業擴大開放的步伐明顯加快。
商務部研究院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說:“發展服務出口和跨國服務經營是我國實施‘走出去’開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貿易環境緊張的形勢下,服務業擴大開放有助于補足貨物貿易的缺口,同時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
服務業新動能加速壯大
在服務貿易保持較快發展的同時,貿易結構也持續優化。
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新興服務貿易出口同比增長23.6%,高于總體服務出口10個百分點,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比重超過一半。其中,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保險、個人文化和娛樂、維護和維修出口增速均超過20%。
其實,服務業新動能的加速壯大,不僅表現在對外貿易領域,在生產領域體現得更為明顯。
此前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以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新興服務業發展加快,拉動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4.4個百分點,高于上年同期1.4個百分點;對服務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高于上年同期19個百分點。
“服務業與第一、第二產業融合發展,服務業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日益成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途徑。”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副所長姜長云看來,新興服務業已經成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新引擎”。
服務業繼續向好態勢明確
諸多先行經濟指標已經釋放出服務業向好的信號。
上周剛剛公布7月份官方服務業PMI和財新服務業PMI均保持在擴張區間。其中,7月官方服務業PMI為53%,在調查的20個行業中,15個行業的商務活動指數處于擴張區間。
此外,服務業企業對未來市場發展預期總體樂觀。根據統計局數據,二季度,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生產經營景氣狀況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三季度經營狀況預期指數為63.3%,比上年同期上升1.7個百分點,繼續位于較高景氣區間。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統計司司長許劍毅分析認為,下半年服務業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
近年來,服務業占GDP比重持續上升,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5%。
姜長云強調,隨著服務業占比的繼續提高,服務業發展質量對國民經濟發展和經濟運行質量的影響日益舉足輕重。未來應加快出臺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政策措施,促進服務業開放政策更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