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低迷已久的創業板指數終于迎來絕地反擊,單日大漲3.44%。不過,從7月份的整體表現來看,創業板指數仍以2.83%的單月跌幅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排名墊底。雖然缺乏“賺錢效應”,但市場資金對于創業板卻呈現“越跌越買”的趨勢。據記者觀察,華安創業板50ETF和易方達創業板ETF 的份額自7月以來分別大增30%和20%。
在業內人士看來,估值已處于歷史相對底部的創業板,越來越體現出配置價值。不過,創業板內部存在明顯分化,大市值公司的利潤增速顯著好于小市值公司,未來需要在細分領域中精選基本面良好、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成長龍頭。
“聰明資金”涌入創業板
8月6日,創業板指數單日下跌2.75%,創下1434.79點的3年半以來新低。從7月份的整體表現來看,創業板指數單月跌幅為2.83%,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排名墊底。不過,與創業板持續走弱相反,創業板相關ETF的規模卻在逆勢暴增。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7月以來,華安創業板50ETF和易方達創業板ETF的份額分別增長28.67億份和16.92億份,增幅為30%和20%,規模增長量在全市場ETF中排名前兩位。拉長時間來看,華安創業板50ETF的份額更是從去年年底的2.9億份一路猛增至最新的124.4億份,增幅超過40倍。
另一方面,公募基金經理也對創業板恢復了投資熱情。國盛證券研報顯示,主動偏股類基金的創業板倉位連續兩個季度上行,截至6月底,創業板持倉占比已達14%。從基金發行市場來看,正在發行的中加轉型動力混合、民生加銀新興成長混合、南方人工智能混合、華夏產業升級、萬家智造優勢混合等多只基金,也均指向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新興成長領域。
對于創業板緣何吸引多路資金追捧,滬上一位基金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創業板整體估值處于歷史相對底部,且越跌越能體現配置價值,因此受到了抄底資金的青睞。
基金謹慎篩選成長龍頭
事實上,從半年報預告披露情況來看,創業板的整體表現并不出色。據匯豐晉信基金測算,創業板半年報預告業績增速為13.3%,相對于一季報的29.3%明顯回落。剔除溫氏股份、樂視網后,創業板半年報預告業績增速為16.7%,相對于一季報的34.8%也大幅下行。
在這種情況下,聚焦細分領域、精選優質成長龍頭,已成為基金經理的共識。“分行業來看,除了醫藥生物行業外,其他創業板細分行業半年報業績增速相對于一季報均明顯減速。從市值角度看,龍頭股業績表現更占優勢,大市值的創業板公司利潤增速顯著好于市值偏小的公司。”匯豐晉信基金認為。
國富滬港深成長精選基金經理徐成強調,今年來市場整體投資風格偏成長,但他仍會在成長股中選擇龍頭企業,或在某個子行業中有較強競爭優勢的企業,因為這類公司經營、業績等各方面都比較穩健,抗風險能力比較強。“股票投資最核心的還是業績和盈利,市場波動短期會對股價造成一定沖擊,但只要公司盈利水平或核心競爭力不變,股價自然會反彈。”
星石投資在2018年下半年策略報告中表示,其主要通過4條主線布局價值成長股:受益于政策的醫藥生物;技術領先的互聯網、高端制造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模式創新的新零售;品牌壟斷的大眾消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