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市場大幅震蕩。周一盤中上證綜指一度跌破2700點,收盤報在2705點,距離下一個指數關口僅一步之遙。周二上證綜指大幅反彈2.74%,周三又掉頭向下,周四再度大漲,周五震蕩調整。
不僅本周大幅震蕩,拉長時間來看,自6月份以來,上證綜指先是連續下挫,之后在7月份出現了一波反彈,進入8月份再現大幅殺跌,總體呈現大起大落走勢。
反復變化的股市不僅令投資者無所適從,而且攪亂了機構的預期。部分此前直言“估值底部抄底”的樂觀派機構對市場的預期開始發生變化,從樂觀轉變為謹慎樂觀。一些基金人士認為,短期內影響股市的各類不確定因素仍未消除,市場磨底時間會比較長,在此過程中,行情波動可能會比較大。在配置方面,應精選個股。
機構對后市的看法更客觀了
圓信永豐基金首席投資官洪流表示,從證券化率、估值水平、市場風險度、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和大股東增持等多個數據指標來看,A股市場已經到了底部區域,但是底部調整的周期性因素仍未消退,調整周期的時間不確定。
洪流還表示,整體來看,股市短期中性,中期震蕩,長期樂觀。今年的投資收益類似于2011年,當年主要指數跌幅在20%左右,今年A股市場部分指數已經超出這個范圍。現在的困局需要時間來消化,需要不確定因素的逐漸確定。不過,洪流認為,現在基本面逐漸向好,總體來看下半年可能比上半年要樂觀一些。
天弘基金股票投資總監肖志剛認為,現在市場處于不斷透支未來利空的階段。如果把一段下跌行情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反映過去利空,第二階段是反映當下利空,第三階段是反映未來利空,現在很多股票處于下跌行情的第三階段。而且,在大盤真正見底之前應該有1000只股票見底,現在至少有100只股票已經見底了。就像陸續過河一樣,等到有1000只左右股票“過河”時,相信大盤也就真正見底了。
有基金觀察人士表示,股市反復震蕩后,以前吶喊“估值底抄底”的聲音漸漸小了,機構對后市看法更客觀了。多數機構認為,引發市場波動的因素還未全部消除,磨底持續時間可能更長,凡此種種都折射出機構對后市謹慎的態度。
比拼精選個股能力
磨底行情也讓機構選股思路發生了轉變。一些機構不僅對倉位的建議逐漸轉向控制或保守,而且在個股選擇上更強調性價比。
嘉實滬港深精選基金張金濤表示,從估值、政策面等情況來看,應該說目前市場處于底部區域。白馬股、藍籌股又重新變得相對比較便宜,投資機會越來越多,但是在現階段還是要相對控制一下節奏和倉位。
洪流表示,從A股市場主要指數來看,中位數估值并不低,所以若從配置角度看,堅持自下而上、精選核心資產的投資策略應該仍然有效。
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憶東建議投資者在操作策略上“從反擊戰轉向游擊戰”,倉位從目前的中性略偏高,可趁市場反抽降至中性,但是不必恐慌割肉,重點還是立足長期、聚焦優質資產,“以長打短、以少勝多”。最關鍵的是,要更加苛刻地精選盈利和估值性價比高的資產。
肖志剛表示,下半年策略是“自下而上”精選個股。對做主動投資的基金經理來說,明年或是比較好的時機,現在可以有足夠時間做深度研究,精選和持有好公司,等待市場轉好的那天。
面對當前市場,緣何基金大佬們都一致地選擇精選個股這條道路呢?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解釋說:“以后A股市場不會再出現像過去那樣雞犬升天的景象,板塊及個股都將大分化。市場風格不再重要,精選個股時代已經來臨。”
談及如何精選個股,一位從公募轉戰的私募老總告訴記者,可以從許多價值投資大師身上學習到寶貴的經驗。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清楚公司所從事生意的經濟特性,即商業模式。研究的方法可從財務指標、同行業公司比較、管理層、股東結構以及上下游經銷商等多方面著手。
其次,在對商業模式了解清楚的背景下,需要考慮估值水平,篩選出動態PEG<1的公司,要有充足的安全邊際,還要有較大預期差。
最后,與市場上的專業投資者交流,并反復驗證自己得出的觀點。只有當少數人贊同或者沒有人贊同時,才可能出現巨大的投資機會。
“千萬不要怕錯失機會,股市中最不缺少的就是機會,要選擇長期投資。”在他眼中,長期的時間概念至少是3年。
此外,估值體系的變化也是促使機構投資者精選個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業內有觀點認為,一方面因為A股市場國際化進程提速,估值體系在向海外市場靠攏;另一方面,一些流動性不足的小公司出現了估值折價,這些變化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逆的。
在知名私募人士金斌看來,未來幾年A股市場的機會將主要來自于價值重估,而這個重估更多是基于對中國經濟中長期預期的改變。
以實際行動立足長期投資
抵御短期波動最有效的方法是長期投資。面對股市行情的反反復復,一個值得關注的新現象是,機構們正以實際行動立足長期投資。
基于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不少知名基金經理公開表示,以三年視角來看,股市投資機會大于風險,將與投資者人共擔風雨。
滬上一家基金公司權益部門負責人透露,近期自購了其管理的權益類基金。他認為,雖然難以判斷市場大底是否已經出現,但從三年視角來看,機會大于風險,不少股票已經具備較為明顯的價值。
無獨有偶,光大保德信明星基金經理何奇7月底也寫了一封致投資者的信。他表示,要堅持挑選估值和業績相匹配的公司,堅守長期價值投資理念。“今年以來我持續將家里的閑錢,包括本人的工資和年終獎的大部分投入自己管理的基金中去,誓與持有人風雨同舟,做時間的朋友。”何奇說。
此外,記者注意到,部分大中型基金公司還對旗下權益類基金發動了全員跟投。以鵬華基金為例,旗下員工今年以來對權益基金的跟投總額達到了1635萬元。其中,對鵬華策略回報跟投了1000萬元,對鵬華創新驅動跟投了415萬元,對鵬華產業精選跟投了220.9萬元。
據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基金公司累計自購股票型基金2.45億元,累計自購混合型基金3.42億元。
與此同時,一些知名的私募基金也開始出手自購旗下產品。如中歐瑞博稱,近期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追加申購旗下產品。中歐瑞博董事長吳偉志表示,近期一些業績良好的優質股大跌,繼續下跌的空間非常有限,而未來潛在漲幅很大,具有很高的性價比。
盡管沒有人能知道A股何時止跌企穩,并迎來一輪牛市,但在A股的磨底時刻,機構們以實際行動立足長期投資,或給市場點亮了一盞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