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備受市場熱捧的公募FOF,近期頻頻遇冷。據悉,2只公募FOF近日紛紛發布公告延長募集,而首批6只公募FOF更是業績全線虧損,規模大幅縮水。
8月7日,上投摩根公告稱,上投摩根尚睿混合型FOF延長募集期。8月8日,又有一家基金公司公布旗下FOF基金延長募集。
從今年發行成立的FOF來看,首募規模也大幅走低。據悉,今年5月份成立的前海開源裕源混合型FOF僅募集了2.99億元,同月公告成立的中融量化精選混合型FOF規模也僅為4.28億元。對比去年首批公募FOF的發行時的盛況,可謂“冰火兩重天”。
據悉,去年10月、11月首批6只FOF發行成立,共計募資166.36億元,單只基金平均募資額為27.73億元,最大的一只基金首募金額高達46.91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此前市場對于公募FOF預期過高,但首批公募的FOF業績乏善可陳,業績全線虧損,直接導致了今年來公募FOF發行遇冷。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8月9日,今年以來首批成立的6只FOF中有4只出現了小幅虧損,虧損幅度在2%以內,此外,還有1只FOF虧損4.69%,滬上一家基金公司旗下FOF虧損達到11.08%。
公募FOF推出伊始受到市場較高關注,面對FOF目前現狀,長信基金養老FOF投資部總監鄧虎顯得相對淡定。“股票、債券等大類資產表現乏力,也給市場的過高預期降降溫。”
兩年前,記者采訪鄧虎時,他就認為,FOF并非“萬能藥”,FOF的資產配置需要較長周期,如果以一年為期限,其收益率不會很突出,但目前來看,多數投資者還是更看重短期的收益情況。
鄧虎認為,管理好FOF的關鍵點在于,基金經理要做好長短期業績的權衡,不因為市場的短期變化以及業績輿論壓力而輕易改變投資行為,要減少無謂的換手。
在他看來,不同的策略之下,FOF必然千差萬別,這意味著FOF與FOF之間都未必有可比性。如果簡單地將不同風險類型的產品進行混雜比較,可能會誤導投資者。而一旦排名壓力傳導至基金經理,甚至還會導致基金經理的操作變形。
“FOF是貢獻相對穩健收益類型的基金,盡量不要去和股票型基金進行比較,尤其在牛市的時候,更難跑贏,因此,基金經理要具備良好的心態。”鄧虎坦言,這是一個需要不斷修煉的過程。
此外,基民投資期限普遍不夠長也是當前FOF發展面臨的問題,鄧虎認為,一方面投資者要能夠做到長期持有,另一方面基金經理也要利用FOF的特點來作出相應配置,做好投資,這樣方能等到“時間的玫瑰”盛開。
首批FOF因為短期業績不佳,遭遇投資者不斷贖回。據悉,今年二季度末,首批6只FOF基金規模合計只剩下76.31億元,均遭遇了不同比例的大規模贖回。
滬上一家基金公司的組合投資部總監也認為,FOF作為新生事物,投資者對這類產品不太熟悉,市場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夸大FOF的作用。實際上,FOF的風險特征、收益結果完全取決于不同的投資策略,不能一概而論,因此投資者對FOF的熟悉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他強調,FOF基金更適合做長期投資。以國外的經驗來看,FOF對接的基本上是養老金和退休金,所以短期收益率不是其優勢,但如果拉長時間周期,比如以年為單位,FOF可能會比單一的基金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