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年初的短暫上漲后,創業板迎來了近5個月的震蕩調整。繼8月6日大跌2.75%,創出近3年半以來的新低后,創業板指數8月15日再度跌破1500點。截至8月16日收盤,創業板指數收于1463.87點。但是資金布局創業板的腳步卻未停歇,統計數據顯示,創業板低迷的表現背后,資金卻在持續涌入。
東方財富Choice資訊統計顯示,今年二季度,市場上主要的創業板ETF,包括易方達創業板ETF、南方創業板ETF、華安創業板ETF、廣發創業板ETF、嘉實創業板ETF、建信創業板ETF、華夏創業板ETF和工銀瑞信創業板ETF等均實現資金凈流入。其中,華安創業板50ETF的份額增加了51.13億份,份額增長69%,成為百億份額ETF俱樂部成員之一;廣發創業板ETF增加了5.41億份,份額增長103.37%。此外,易方達創業板ETF和工銀瑞信創業板ETF的份額也分別增長了27.52億份和1.32億份。
天風證券的統計顯示,今年二季度公募權益類基金的倉位有所下降,但公募資金配置創業板的比例持續提升。
“目前機構資金正在快速加倉創業板,因此導致了創業板ETF份額逆勢增長。”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表示。
“雖然市場整體依然低迷,但在宏觀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政策層面對科技驅動的創新發展一直呈支持態度,利好創業板的中長期走勢。”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經理、創業板50ETF基金經理許之彥表示。
川財證券分析認為,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流動性同時轉寬松,預計對流動性更為敏感、彈性較高的質優創業板個股將受到市場關注。
某公募基金研究總監也表示,當前創業板指數與上證A股的市盈率比率位于歷史低位水平,當前市場已具備風格切換的條件。他預計此前進入消費白馬股等板塊的抱團資金或部分回流成長股,2018年后半程的A股市場中成長風格或占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