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2018(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上,中國平安首次系統化地公開展示其構建的國內首個“1+N”智慧城市平臺體系及解決方案。
作為中國平安為推動智慧城市領域規劃運營而孵化的子公司,平安智慧城如何發揮優勢、推動集團戰略落地?平安集團在智慧城市方面目前實施情況又如何?“ 1+N”平臺生態圈的選取是基于怎樣的考量?平安智慧城常務副總經理胡瑋日前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一一詳解前述問題。
以深圳為樣板向全國推廣
憑借過去幾十年在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兩大領域的經驗積累,并在智慧城市各垂直領域的多年深耕,平安集團繼在子公司平安科技成立智慧城市事業部后,于今年二季度孵化出專攻智慧城市領域規劃、建設與運營的平安智慧城。
據介紹,目前,平安集團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布局,是利用“智慧城市云”平臺,集成平安全球領先的智能認知、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四大創新科技,有力支撐N個智慧城市板塊,包括智慧政務、生活、財政、安防、交通、口岸、教育、醫療、房產、環保等。這個“1+N” 智慧城市平臺體系及解決方案在本屆智博會上首次系統化地公開展示。
“我們今年已簽約近30個城市,有140個項目落地,項目遍布全國。平安是深圳土生土長的企業,我們希望把深圳智慧城市建設作為全國的標桿樣板,推廣出去。”胡瑋告訴記者。
據悉,目前平安的智慧城市業務已服務全國200多個城市,建立的市民線上服務平臺可提供2000余項服務。在智慧交通領域,已助力深圳交警“五一”期間試行大鵬半島“預約通行”管控方案,實現管控區域內通行量同比下降27.5%,交通警情下降90%;在智慧醫療領域,智能疾病預測平臺實現深圳流感預測準確率超過90%;在智慧財政領域,累計為南寧市國有企業直接節約融資成本達到1.29億元。
多重優勢驅動
胡瑋告訴記者,平安集團在智慧城市領域具備諸多優勢。
其一是技術優勢。據介紹,平安的科技能力以智能認知、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四大核心技術為基礎,目前已經做到全國乃至世界領先。胡瑋透露,以區塊鏈為例,平安在香港跨境交易平臺區塊鏈招標中成功中標,打敗了多家世界頂級公司。
除了技術,平安耕耘智慧城市領域的另一大優勢,還在于多年業務沉淀帶來的大量應用場景。
“光有技術,沒有場景,是無法把技術轉換成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的。”胡瑋以汽車之家為例,2016年中國平安以16億美元收購汽車之家47.4%的股權,兩年間,汽車之家的股價漲幅已達兩三倍。“汽車之家一直是全國最大的汽車互聯網平臺,每天有3300萬的日活躍用戶。但卻沒有充分反映到股價上,就是因為其缺乏足夠的應用場景來轉換價值,而平安接手后,帶來了大量的場景資源。”在他看來,豐富的應用場景是平安相較于純粹互聯網公司的重要壁壘。
此外,重視持續運營也是平安發力智慧城市建設的優勢之一。
這些優勢疊加平安集團的資金實力和品牌效應,“相信平安在智慧城市方面會做得很出色。”胡瑋對此自信滿滿。
至于智慧城市業務板塊可給集團帶來多少效益,胡瑋認為,現階段仍是難以衡量效益的,但他強調這是一個對的方向。平安此前做陸金所、好醫生、壹賬通等,經過多年布局后終于等來開花結果。因此,相信未來智慧城市會在平安整個“金融+生態”體系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們不在乎短期利益,只看長遠的生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