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盡管A股反復震蕩回調,但市場上多只ETF的規模卻持續暴漲。據統計,華安創業板50ETF份額較年初增長45倍,廣發創業板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廣發中證500ETF等多只ETF的規模增幅超過150%。隨著基金半年報披露,各路神秘“金主”終于浮出水面,多家險企、券商、信托機構出現在上述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上。
ETF“買手”名單曝光
隨著A股市場進一步探底,各路長線資金開始紛紛入場,大舉布局跟蹤相關指數的ETF產品。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24日,華安創業板50ETF的份額從年初的2.88億份激增至134.6億份,增幅達45倍。此外,廣發創業板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南方創業板ETF年內的規模增幅超過100%。
除了創業板之外,跟蹤中證500指數的ETF也獲得了多路資金的青睞。據統計,廣發中證500ETF、華夏中證500ETF和南方中證500ETF今年以來的規模增幅分別達到168%、111.7%、88.62%。
部分ETF規模增長情況一覽(截至8月24日)
在上述ETF份額暴增的背后,究竟是哪些資金在推動呢?以華安創業板50ETF為例,最新披露的基金半年報顯示,截至上半年末,基金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現了中國人壽、華夏人壽、平安養老保險等多家保險公司,而在去年年底,華安創業板50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除了3家券商,其余均為個人投資者。
無獨有偶,在廣發創業板ETF最新前十大持有人中,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份額為2000萬份,占基金上市總份額比例為2.63%,緊隨其后的是歌斐諾亞家族專享組合5號聯接基金和華澳·臻智103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這3家機構均為上半年新進。
廣發中證500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同樣被多家機構投資者占據。基金半年報顯示,中國人民人壽保險、中國人民財產保險、中國人民健康保險等3家保險公司持有基金份額分別占比7.27%、4.51%、0.81%。另外,財通證券、國信證券、方正證券、興全基金旗下的客戶資管計劃以及中融量化精選混合也出現在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上。
機構資金緣何“越跌越買”
與部分ETF規模持續上漲相反的是,其標的指數今年以來卻一路走低,數據顯示,創業板和中證500年內跌幅分別達到-17.26%、-22.37%。
談及“越跌越買”的邏輯,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中證500指數估值正處于歷史底部區域,加之其成分股業績大幅上漲,短期估值被嚴重低估,具有很高的安全邊際。
財通基金量化投資二部負責人蘇俊杰表示,從估值角度來看,市場經過前期快速下跌以后,恐慌情緒得到一定程度釋放。目前中證500指數TTM的估值是在21倍左右,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的最低點。從盈利增速角度來看,中證500指數2016、2017年都有40%以上的增速,2018年結合一季報和半年報的情況來看,盈利增速也超過了20%。“向下空間不大,向上又具備較好的彈性,這個點位配置中證500指數可能比較合適。” 蘇俊杰稱。
對于機構看好創業板的原因,廣發基金認為主要有四點:第一,創業板指數是市場主流指數中對“新經濟”類型覆蓋最為全面的指數;第二,創業板指數樣本股上半年平均凈利潤高達3億元,超過創業板整體4倍以上;第三,創業板指數成分股的市值普遍出現大幅增長;第四,隨著創業板指數走低和業績提升,自2015年牛市以來,創業板指數居高不下的市盈率逐漸向較理性的水平回歸。
匯豐晉信科技先鋒新動力基金經理陳平表示,在主板業績增速下行的對比下,創業板業績增速在一季度顯著反彈,二季度略微下滑,但整體反彈趨勢有望延續。同時并購后續影響逐漸消除,內生增長顯現,對股價構成了支撐。除了業績增速差擴大以外,創業板和主板估值倍數達到約3.1倍左右,也處于較低位置,成長股依舊相對占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