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隨著陜國投2018年半年報出爐,信托行業上半年業績情況基本浮出水面。
結合此前在銀行間市場發布的62家信托公司2018年上半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可見信托行業的馬太效應正在不斷強化,行業頭部公司及排名靠后公司的差距在加大。同時,受到股市下跌影響,信托公司自有資金投資浮虧增加,也導致了部分信托公司營收出現下滑。
行業分化持續
近年來,信托業分化態勢日趨明顯,這一現象在今年上半年同樣存在。記者梳理統計數據發現,在已經披露經營數據的信托公司中,今年上半年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共有6家,分別是平安信托、中信信托、華能貴成信托、安信信托、華潤信托及建信信托,其中平安信托的凈利潤為16.9億元。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凈利潤不足1億元的信托公司達到7家,其中有兩家公司的凈利潤不足2000萬元。頭部公司及行業排名靠后公司的差距十分明顯。
事實上,信托業雖然近年來整體實現了快速增長,但公司之間的差異化發展導致了其“強者恒強”的態勢正不斷強化。以信托公司的信托管理規模為例,根據2017年信托公司年報數據,行業規模前10名的公司平均的信托規模已超1萬億元,資產總和占全行業資產規模的40.53%,而后10名的平均資產規模僅560多億元,規模占比僅為2.14%。
從利潤角度來看,2017年凈利潤排名前十的信托公司有7家連續兩年穩居行業前十,具有明顯的頭部效應。
對此,信托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上半年信托業去通道成為重點,通道業務的縮減也導致部分過度依賴通道類業務的公司業績出現較大幅度下滑。某信托業分析人士的觀點是,信托業進入轉型期以來,新的收入來源形成與傳統盈利模式趨弱之間存在一個銜接過渡期。部分轉型不夠及時的公司,其營收及發展也因此受到影響,最終導致行業馬太效應不斷加劇。
股市下跌拖累固有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以來持續調整的A股市場,也影響了一些信托公司的營收情況。
以剛剛披露半年報的陜國投為例,其公告內容顯示,由于受股市持續下跌影響,公司自有資金證券投資浮虧有所加大,以前年度參與的上市公司定增加提減值準備等,致使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09億元,同比減少1.96%;利潤總額2.73億元,同比減少23.70%。
另一家上市信托公司安信信托的固有業務板塊,在2018年的投資收益方面也出現一定下滑。
安信信托半年報披露,2018年上半年受多種因素影響,A股市場承壓走弱,但公司正積極應對,逐步調整固有業務拓展策略,未來將以安全性、流動性、低風險性為原則,以自有資金服務主業為宗旨,布局具備成長性的優質金融資產。
中建投信托與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此前發布的《中國信托行業研究報告(2018)》分析認為,盡管在信托公司的營業收入中占比較大的是信托業務收入,但以2017年的數據為例,固有業務收入在整體收入中占比仍達到32.38%。而固有業務收益在較大程度上依賴于股票市場行情,具有較高的爆發性,但穩定性和持續性較低。
該報告指出,隨著資管新規逐步落地,信托業可能面臨受托資產規模下降及相關業務收縮的影響,因此,固有業務的發展對于信托公司未來業績表現至關重要。信托公司應以固有資金為業務發展起點,利用固有資金進行各類業務創新,帶動多元化業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