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毅達9月4日晚公告稱,收到上交所針對公司2017年年報和2018年半年報所下發的事后審核問詢函。監管部門從定期報告審議合規性、財務真實性、內控缺陷情形等多方面發問,直擊公司存在的諸多風險事項。
*ST毅達2017年年報可謂“難產”又“多舛”。因原會計師事務所變更后,新聘年審機構進場時間較晚,加之下屬公司在審計過程中不配合提供材料等原因,*ST毅達沒能在規定時限4月30日前完成年報披露。年報久拖未決,公司股票也自7月2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按照上交所規定,若此后兩個月內仍不能發布年報,公司則將面臨暫停上市風險。
趕在最后期限前,8月30日,*ST毅達2017年年報和2018年半年報終于“姍姍來遲”。然而,這份“拖欠許久”的年報卻存在內容前后矛盾、未獲監事會審議通過、董事及獨董缺席董事會年報審議、財務報表無負責人員簽名,以及被審計機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等多處問題。
經營能力存疑
*ST毅達的可持續經營能力無疑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記者翻閱2017年年報發現,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52.14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1.29億元。公司還披露已失去對子公司上河建筑、立成景觀及貴陽中毅達的有效控制權,由此分別計提資產減值8139.38萬元、1.23億元和1500萬元。
此外,子公司新疆中毅達私下與未披露關聯方簽訂合同總金額高達1.2億元的鋼筋采購貿易合同,既與主營業務無關,也未提交股東大會和及時對外披露,目前仍有約1748萬貿易預付款尚未收回。公司還擅自向新疆中毅達開具35億元無交易實質并且可轉讓的電子商票,用于其項目增信,使公司面臨巨額的票據風險。
今年上半年,受“文盛案”被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影響,公司經營情況“雪上加霜”,無法有效開展業務,營業收入為0,經營虧損達1884.43萬元,幾乎完全處于停滯和癱瘓狀態。截至今年6 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僅為902 萬元,且全部被司法凍結受限。而包括公司董事長、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等在內的眾多關鍵崗位人員也于2018 年初相繼離職,且存在拖欠員工薪酬情況。
基于此,上交所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在多家重要子公司失控、大額借款逾期未還、子公司業務經營停滯,且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而融資受限等情況下,后續能否正常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此外,監管還重點問詢了公司內控嚴重失效的原因和管理層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的風險,要求公司說明目前整改情況和未來的整改計劃。
風險隱患重重
除*ST毅達自身問題纏身外,公司實際控制人的“隱身”更讓*ST毅達的情況愈顯撲朔迷離。
據悉,公司原實際控制人何曉陽于2016年與相關方簽訂了一系列關于控股股東大申集團股權轉讓與股權抵押相關事項的合同,并將其在大申集團的股東權利不可撤銷的委托給相關方行使。為此上交所曾于去年多次發函問詢情況。
公告顯示,去年何曉陽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的大申集團股權已完成工商登記過戶,然而直至今日,公司及相關股權受讓方仍未完成實際控制人的核實工作并披露相關情況。因此,在本次問詢函中,監管部門再次要求公司披露核實進展情況,并督促公司完成對實控人的核實。
另外,公司此前遭質疑的虛增苗木資產情況,此次也成為交易所問詢焦點之一。據悉,2017年公司對存貨項下的消耗性生物資產計提了高達6.23億元的存貨跌價準備,同時公司將該年度苗木資產減少數量作為損失處理,轉入管理費用1.7億元。然而在前次回復上交所有關此事的問詢中,公司堅稱不存在虛增苗木資產情況。為此,上交所繼續向公司發問,要求公司補充披露2014年苗木資產注入廈門中毅達時評估入賬的具體情況,包括苗木數量、賬面價值、評估價值、評估方法、市場價格取得方式、評估機構等一系列相關問題,并要求公司明確前期回復的相關問詢時內容是否真實準確。
除此之外,公司還深陷訴訟漩渦。據了解,公司前期已因“文盛案”被上海文盛投資向法院主張恢復強制執行債權金額合計6934萬元,并被法院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因子公司廈門中毅達貸款逾期被法院判令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因2015年三季度提前確認收入信息不實事項也于近期被投資者提起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訴訟。
上交所在問詢函中,重點關注了相關案件的進展情況和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可能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