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商業信用發展而問世的創新型險種——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一般統稱為信保業務),近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但隨著相關市場、相關區域信用風險的增加,這一新型險種背后所隱匿的信用等相關風險,越來越多地引起監管部門的關注。
監管部門的摸排步伐開始加快并細化。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獨家獲悉,各財險公司于本周收到監管部門下發的《關于開展P2P平臺保證保險業務書面調研的通知》,旨在了解保險公司P2P平臺保證保險業務情況,防范風險。
高增長下被忽視的高風險
所謂P2P平臺保證保險業務,是指保險公司以P2P網貸平臺為中介,為平臺上的借款人(也包括線下業務合作方推送的借款人)和出資人雙方提供保證保險服務的業務。其中,借款人為投保人,出資人為被保險人。
近年來,網絡借貸業務的興起,助推了P2P平臺保證保險業務的爆發式增長。據業內人士介紹,“P2P+信用履約保證保險”盛極一時,一些P2P公司與財險公司簽訂合同,為出資客戶提供信用履約保證保險服務,保障客戶資金安全。
P2P平臺保證保險業務的興起,也與財險公司近年來尋求突圍之路不無關系。在車險業務微利甚至無利可圖的大環境下,中小財險公司近年來開始在創新上動腦筋。信保業務便成為他們的突破點,陸續有一些中小財險公司將業務重心向此傾斜,甚至還有大中型財險公司也開始試水。
相對于傳統的財險產品,P2P平臺保證保險業務的保險費率較高,費用成本卻較低。因為,在沒有違約事件發生的前提下,可為經營這一業務的財險公司帶來較為可觀的利潤。尤其是對于業務品種較單一的中小財險公司而言,利潤貢獻比更為突出。
然而,隨著部分中小財險公司對這一新型險種趨之若鶩,高利潤背后的高風險逐漸被忽視。
從國際上來看,信保業務尤其是保證保險是高風險業務,類似于CDS。如果保險公司違背保險業的風險分散原則,把這類保單的風險過于集中在幾家公司、幾個項目上,一旦違約風險發生,相關風險便會傳導至保險公司。
國際上已有前車之鑒。AIG (美國國際集團)當年的巨虧,CDS便是“元兇”。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AIG參與了大量的CDS信用保證保險業務,而忽略了應遵循小額分散、風險可控、穩健運行的原則。
全面摸排持續預警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相關市場、相關區域信用風險的增加,要嚴防相關風險傳導至保險行業,進而成為風險的接棒者。
為避免風險的傳導,除出臺相關規范性文件之外,監管部門這兩年來持續就信保業務開展摸排行動、拉響風險預警。在此基礎上,監管部門本周又專門下發通知,擬對P2P平臺保證保險業務開展專項調研。
上證報記者看到的這份調研通知顯示,此次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主要是指截至今年8月末,有P2P平臺保證保險業務未了責任余額的保險公司,未了責任余額包括未到期余額和未決賠款金額。
調研的主要內容有:一是各財險公司開展P2P平臺保證保險業務的總體情況,從多個維度進行分類說明;二是風險管控措施,按保前、保中、保后的整個業務流程進行說明;三是合規情況,對照《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規定說明;四是產品使用情況,對照《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辦法》有關規定說明;五是相關監管建議。
此外,根據調研要求,各財險公司還需提供公司與每個P2P平臺的合作協議書、已決賠款清單、涉及被保險人數最多的保險合同,以及P2P平臺上單戶賠款金額最大的理賠完整材料等。各財險公司要在9月10日前將調研相關材料報送至監管部門。
“從這次調研內容來看,摸排行動可謂嚴謹、細化。”一家財險公司信保事業部人士對記者說,近期P2P行業的相關風險開始浮出水面,為避免成為風險的接棒者,的確有必要對相關保險業務進行排查與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