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進一步加快,中資券商國際業務發展漸入佳境,海外收入正逐漸成為收入結構中的重要一環。半年報數據顯示,海通證券、中金公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和光大證券上半年海外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超過10%,多家券商較去年同期占比提升。
機構人士表示,近幾年,投資者海外資產配置需求不斷攀升,境外投資者參與內地市場意愿不斷增強,這為券商拓展海外業務帶來新的契機,預計2018年券商海外收入整體向好。
發展路徑各不相同
不同于證券行業整體業績下滑,在2018年半年報中,國際業務已經成為不少券商最重要的業務板塊之一。
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A股上市券商中海外收入占比最高的是海通證券,達到19%,比2017年同期提高了4個百分點。海通證券在上半年國際業務收入高達20.7億元,同比增長9.6%。
其次是中信證券,2018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達到了13%。華泰證券和光大證券的收入占比也超過了10%。此外,在港上市的中金公司上半年實現國際業務收入12.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1%,海外收入占比達到15%。
面對海外市場這塊“大蛋糕”,各大證券公司布局時各有側重,發展路徑也較為不同。
申萬宏源非銀分析師表示,國泰君安、招商證券和中信建投在香港市場主要依靠自主發展,依靠自身客戶資源開展業務。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除了自主發展以外,分別在2009年和2013年收購了大福證券和里昂證券,迅速打開香港市場。此外,兩者還相繼收購了葡萄牙圣靈銀行、Japaninvest和昆侖國際等金融機構,補充海外銀行、海外研究和外匯交易等業務條線,擴充海外業務范圍。
業務組合和收入多元化
比海外收入占比提高更值得關注的,是國際業務已成為券商多個業務條線的強勁增長點。
投行業務是中資券商國際業務的重要發力點。中金公司稱,上半年公司固定收益產品承銷業績繼續實現增長,其中境外發行項目有30個,承銷規模25.87億美元,約占上半年固收產品承銷金額的14%。
海通證券表示,2018上半年,海通國際證券在企業融資業務方面,IPO項目個數排名香港所有投行第三,股權融資家數排名香港所有投行第四,完成在美國市場的首單IPO 項目,在亞洲(除日本外)高收益美元債券發行承銷金額排名全球金融機構首位;窩輪發行數量在香港市場排名第三。另外,作為協同發展的重要項目,海通證券的港股通業務排名行業前列,上半年港股通交易量1110億港元,市場份額6.17%。
中信證券代理買賣證券款中境外客戶余額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境外客戶代理證券款為413億元,增長幅度達到140%。中信證券表示,旗下中信里昂證券已成為亞太資本市場主要參與者,后續擬通過企業融資、資產管理、固定收益等業務推動盈利多元化。
業內人士分析,中資券商海外拓展正在呈現新的態勢,涉及的金融產品服務領域更加寬廣,跨境業務的視野更加開闊,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