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激勵的915名員工,合計將瓜分總市值高達49億元的股票,有三名管理層一舉晉級“億萬富豪”,其他912名員工則成為百萬富翁。
A股“豬首富”牧原股份11月8日披露的一份股權激勵方案,金額驚人的激勵金額可謂羨煞旁人。而除了數量巨大,牧原股份此次的激勵價格也極具吸引力,按照11月7日收盤價計算,48.03元/股的授予價,較目前二級市場折價率高達五成。
大比例折價股權激勵,近期并不止牧原股份一家。此前,科創板公司樂鑫科技也披露,計劃對21名核心技術人員、高管通過定增進行股權激勵,但發行價更是只有二級市場價格的四成左右。
此前,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股權來源主要是二級市場增持、回購、大股東轉讓老股,但由于持股后股價下跌甚至爆倉,個別公司的員工持股還引發了“爆倉”,用于持股的資金更是血本無歸。
豪擲49億5折激勵員工
根據牧原股份披露,此次計劃向包括董監高、核心技術人員在內的915名員工,共計進行5338.81萬股的股權激勵。其中,首次授予4271.05萬股,另外預留1067.76萬股,分別占此次激勵數量的80%、20%。
2019年以來,受非洲豬瘟影響,養豬發家的牧原股份成為大牛股,股價從1月初的28元左右,一路飆升100元以上,10月底攀上年內最高價的103.6元,期間累計漲幅高達260%以上。近期該股股價雖有回落,但截至8日收盤,仍處于93.02元的高位,總市值高達2011億元。
在A股市場,以養豬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中,牧原股份的市值,目前尚無出其右者。同樣是養豬的溫氏股份,目前市值雖然高達2065億元,但該公司除了生豬養殖,還包括了肉雞等家禽養殖業務。因此,牧原股份堪稱A股“豬首富”。
在股價高位時推出股權激勵,看起來有些讓員工“買套”的意思,但其實并非如此:相對于二級市場的價格,牧原股份此次股權激勵草案的價格,較前一個交易日96.05元的二級市場價格,折價率高達50%,比最新收盤價的折價也在45%以上。
根據公開披露信息,牧原股份此次股權激勵草案在兩個均價中選取一個較高者來實施,一是公告前一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96.05元的50%,為每股48.03元;二是公告前20個交易日均價92.20元的50%,折合每股46.10元,最終牧原股份選擇了價格較高的48.03元。
盡管選擇了相對較高的激勵價格,但如果股價保持穩定,參與股權激勵的員工,未來收益仍非常可觀。按照11月8日收盤價計算,即便不算預留部分,首期授予的4271.05萬股,市值也高達39.8億元,僅靜態浮盈就高達19億元以上。如果最終全部授予,按目前股價計算,市值更是高達49億元左右。
從具體激勵對象來看,公司副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曹治年,獲得激勵數量為198萬股;公司副總經理、董秘秦軍,以及副總經理、王華同各激勵98萬股、98萬股。對應的激勵股權市值分別約1.94億元、9100萬元、9100萬元,潛在盈利則接近9000萬元、4500萬元。
除了高管人員,獲得激勵的核心技術人員為數眾多,且涉及金額巨大。扣除上述三名高管外,剩余的912名核心技術人員,共獲得激勵約3829萬股,對應市值在35.7億元左右,人均市值超過390萬元,人均浮盈過百萬。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低價股權激勵的A股上市公司,并不止牧原股份一家。第一批在科創板上市的樂鑫科技,股權激勵的折扣更多,僅相當于披露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41.95%,草案披露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39.61%。
根據樂鑫科技此前披露,該公司計劃對包括高管、核心技術人員等在內的21名人員,共計授予29.28萬股激勵股票,授予價為65元/股。方案披露前的1個、20個交易日,其股價分別為164.11元、154.96元,激勵價格僅為二級市場價的四折左右。
相較于方案披露時,樂鑫科技最新股價略有回落。截至11月8日,該股收盤價為144.07元,比披露時回撤了10%左右,即便如此,其股權激勵價格,也只有二級市場價的45%,折價率仍達55%左右。
A股員工持股曾“爆雷”
牧原股份、樂鑫科技的股權激勵的股票,均來自定向增發,這與A股市場眼下時興的二級市場增持、回購或大股東轉讓老股,形成了明顯反差。
不少上市公司進行的員工持股、股權激勵,存在為大股東、高管減持“抬轎子”的嫌疑,其中甚至不乏一些明星公司,如歌爾股份、大華股份等白馬股,都曾出現了類似情況。
歌爾股份10月21日曾披露,計劃以5億元至10億元之的金額,回購公司2381萬股至4762萬股股份,用于后期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計劃。但在回購的同時,該公司卻披露,董事長姜濱、副總裁劉春發計劃自披露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合計減持9248萬股。按當時股價計算,姜濱、劉春發的減持市值,高達17億元以上。
此前,姜濱已經兩次通過員工持股計劃,為其減持接盤。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6月、2018年2月,姜濱兩次通過大宗交易,將持有的約2958萬股、5500萬股,轉讓給員工持股計劃,減持金額共計16.3億元左右。而轉讓時,歌爾股份股價均處于高位回落階段。
大華股份此前也曾通過員工持股計劃,接盤大股東轉讓股份。2017年5月17日,該公司披露了資金上限8億元,參與人數不超過3230人的員工持持股計劃,持有的股票總數不包括員工在公司IPO前、二級市場自行購買的股份、通過股權激勵股份。
根據公開披露信息,截至2017年6月2日,大華股份員工持股計劃已買入4700萬股,買入均價16.83元/股,但未公布員工持股計劃買入股份具體來源。截至2017年3月底,大華股份持股超過4700萬股的,只有四名股東,其中兩年名股東持有的流通股遠低于4700萬股。不過,大華股份上述員工持股計劃買入后,短期內曾有可觀浮盈。
但一些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股權激勵,還曾引發“爆倉”,已經暫停上市的*ST凱迪就是如此,由于持股計劃爆倉,導致了員工持股計劃份額喪失。
根據*ST凱迪2017年1月披露,該公司部分員工通過薪酬、自籌資金等方式,按照2:1的比例,設立4億元的信托計劃,用于員工持股計劃在二級市場購買該公司股票。2018年6月,*ST凱迪公告稱,截至2018年4月23日,上述員工持股的信托計劃單位凈值僅為0.8633,小于預警線的0.90。
根據事前約定,此時上市公司大股東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陽光凱迪”)要履行補倉義務,追加1500萬元資金。若不補倉,員工持股計劃作為一般受益人就會喪失份額。 由于陽光凱迪沒有補倉,員工持股計劃在信托計劃中的份額已經自動喪失,約1.3億元投入血本無歸。
210億“豬信托”橫空出世
雖然股權激勵價格優厚、獲利空間巨大,但牧原股份、樂鑫科技在方案中,也設定了較高門檻。
在非洲豬肉肆虐、豬肉漲價的背景下,牧原股份并未選擇以銷售收入、利潤作為股權激勵授予條件。根據披露,要想獲得激勵的股票,參與激勵的高管、員工,以2019年生豬銷售量為基數,第一個解除限售期的2020年,公司生豬銷售量增長率不低于70%;2021年的生豬銷售率則要比2020年增長不低于150% 。
樂鑫科技設置的激勵條件同樣較高。根據披露,其激勵對象分為兩類,第一類的業績考核分為也分為兩類,第一類2019年至2022年,每年的營業收入、毛利,要比2018年增長30%、69%、119%、185%,第二類則要比2018年增長30%、56%、95%、144%,激勵期內年均增長率要達到46%、36%左右。
公開披露信息顯示,2018年樂鑫科技實現營業收入4.75億元,2019全年營收要達到6.2億元以上才能滿足授予條件。而2019年前三季度其營收為5.26億元,也就是說第四季度公司要完成近1億元的營業收入。不過2018年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約3.3億元,而第四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收入1.45億元左右。
牧原股份要完成這樣的考核目標并不容易。公司11月7日披露的生豬銷售情況顯示,2019年前10個月,該公司累計銷售生豬867.5萬頭,月均銷售86.7萬頭。從7月份開始,其銷售量明顯下降,7月份僅有68.04萬頭,8月份后略有上升,但10月份單季銷售74.35萬頭,但仍未恢復到銷售高峰水平。
按照10月份的銷售數量靜態計算,2019年牧原股份生豬銷售將超過1000萬頭。這就意味著,2020年、2021年的生豬銷售量,必須分別達到1700萬頭、2500萬頭,才能滿足激勵股票授予條件。行業人士認為,要實現這樣的增長目標目標,難度顯然不小。
不過對牧原股份激勵對象來說,一個好消息是,總金額達210億元的“豬信托”已經橫空出世。牧原股份11月8日公告稱,已與華能貴成達成協議,未來一年內,預計分別投入不超過110億元、100億元,對該公司標的子公司增資,以擴大養豬規模,牧原股份在標的公司中持股比例為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