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由之路;促進鄉村振興,交通是重要支撐。
自2018年以來,經過三年高品質建設“四好農村路”,桐廬縣已基本完成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建制村通雙車道、鄉鎮通三級公路,并提前謀劃外聯內優交通網路的梗阻點。今年以來,縣內多條斷頭路陸續開工建設,其中上港隧道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2021年“民生實事”項目斷頭路建設任務順利提前完成,“四好農村路”的縱深發展不斷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
暢通區域微循環 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2021年對于桐廬縣梅蓉村村民來說,是好事不斷的一年。今年10月,“中國·桐廬山水藝術季”在這個富春江北岸的小村莊里拉開了帷幕,來自中國美院、清華美院等10家藝術院校的學術帶頭人及藝術家團隊,帶來了20件公共藝術作品,既點綴了這片鄉野大地,也為村民們帶去了“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希望。
“僅十一黃金周期間,前來藝術節打卡、參觀的客流量就達到了8.7萬人次,村里的民宿、農家樂也借此機會慢慢起步。”梅蓉村黨委書記吳方云告訴記者。
源源不斷的客流通過村南面的富春江三橋進入梅蓉村,而在村北面的上港隧道建設也傳來了好消息。
“聽說上港隧道12月就要正式通車了,大家都很開心,因為村民們的日常生活都能和穿過上港隧道的窄溪鎮、江南鎮,以及江北面的淥渚鎮聯系更多了。”吳方云說。
據桐廬交通發展集團工作人員皇甫瑤華介紹,上港隧道是桐廬縣305省道改建工程的關鍵節點工程,也是320國道北移計劃的一部分,其線路總長813米(其中隧道515米),連接著富陽區淥渚鎮和桐廬縣梅蓉村,關系著梅蓉村3000多村民的日常出行。
過去,320國道過境車輛多,隨著城市發展,流量也日漸飽和,為了緩解交通擁堵情況,更好地服務百姓出行,桐廬縣決定將原二級公路提升為四車道的一級公路。此外,由于在建中的湖杭鐵路橋墩位于上港隧道洞口附近,也對上港隧道的施工進度提出了時間上的要求。
作為杭州市打通“斷頭路”民生實事工程,上港隧道的建成通車對于桐廬、富陽兩地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村有1100多戶居民,1500多畝的楊梅果園,每年楊梅豐收時,村民們都習慣騎著電瓶車,到隔壁的淥渚鎮集市上賣楊梅,等到上港隧道一通車,這路就更順暢了。”吳方云告訴記者。
待305省道改建工程全線建成通車,桐廬百姓出行就有了更多選擇,桐廬320國道的壓力將得到極大緩解,沿線企業運輸效率也將進一步提升,不僅僅是桐廬,富陽等地的企業發展也因此有了更大的利好。
“路好了,村里面也一定會跟著好起來!” 新合鄉新合村的90后書記潘優棟對今年開工建設的柴雅線充滿了信心。
新合鄉地處諸暨、浦江、富陽、桐廬四地交界,但全鄉經濟發展囿于交通短板,索面、茶葉等農產品走不出去,游客、民間資本等引不進來,年青一代苦于沒有創業環境,大多奔走他鄉。
根據杭州交通運輸部門打通“斷頭路”三年行動計劃,柴雅線提升改造工程也在今年正式啟動,并結合地質災害點的邊坡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兩處上路塹邊坡開挖工程量30%,路基擋墻同步跟進,預計2022年8月完工。
潘優棟告訴記者:“等路修好了,新合村還將新規劃一處農居點,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新合鄉的工業小微園區正在裝修收尾階段,新路還能夠助力招商引資,吸引企業入園,發揮村里的勞動力和農產品資源優勢。”
打通公路“最后一公里”
村民共享家門口的便利
今年7月27日,交通運輸部正式發文,命名全國41個縣(區、市)為“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桐廬縣榜上有名。
近年來,桐廬縣聚焦全域旅游、產業融合、物流電商、鄉村振興等方面工作,著力構建城鄉一體交通的網絡體系,截至目前,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車比例、直接通郵比例、通快遞比例、鄉鎮快遞服務網點覆蓋率、中心城市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均已達100%。
在江南鎮彰塢行政村,有這樣一條美麗的“四好農村路”石彰線,路的入口處就是一處引人注目的“網紅”瀑布,寬闊平整的道路兩旁栽種著整整齊齊的喬灌木,并一直通向大山的深處——距離鎮中心最遠的鳳鳴自然村。
彰塢村黨支部書記徐健告訴記者:“過去,由于彰塢村與鳳鳴村嚴塢蔣塢段道路狹窄,公交車開不進去,鳳鳴、蔣塢等村的村民只能步行前往集鎮,尤其是老年人出行,就連看個病都很不方便,可以說是幾代人的心病了。”
隨著橫嚴線、嚴彰公路以及石彰線納入“四好農村路”民生實事項目,道路進行了拓寬改造,也給客運車輛通行創造了基礎條件。今年2月,江南鎮環線公交正式開通。原本開到彰塢村委后就原路返回的環線公交延伸至鳳鳴村嚴塢、蔣塢等地,下洋洲至深澳公交線路也專門安排一輛公交車,從小潘路口沿嚴彰公路(嚴塢至彰塢)至鳳鳴村委繞出,方便沿線村民直達桐廬縣城,讓彰塢村的7000多位村民享受到家門口的便利。
2019年以來,桐廬縣對偏遠山區距最近農村客運站點2公里以上、具備客車通行條件的87個較大自然村開通鄉鎮環線公交7條,延伸、優化線路38條,惠及群眾4萬余人。隨著城鄉交通“微循環”的不斷暢通,為沿線美麗鄉村游、農家樂、民宿經濟等美麗經濟的發展注入了生機活力。
(記者 毛雨佳 通訊員 范楊 胡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