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運用,網絡游戲已成為不少人打發休閑時光的方式之一。然而,在這網絡虛擬空間中,無論玩游戲的網友之間是熟人還是陌生人,畢竟是娛樂,沒必要過分認真或計較,應文明上網理性娛樂,否則,誰也無法預料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
奉節縣三男子玩網絡游戲的經歷,便是不文明上網釀成禍事的典型例證,希望廣大市民能從中得到警示。
網上娛樂起沖突
去年9月22日晚上11時許,家住奉節縣的男子馬某、靳某與歐某在微信群中結識為網友,爾后,三人通過手機軟件進行娛樂。娛樂過程中,因馬某、靳某懷疑歐某打牌作弊,雙方在微信上由爭執演變為謾罵口水戰。對此,年輕氣盛的馬某、靳某有些不服,便向歐某發起了挑釁。
隨后,馬某、靳某通過微信喊話歐某,“你敢不敢把你電話發過來”!歐某當時也在氣頭上,對二男子的喊話也不甘示弱,當即便將自己手機號發予對方。接下來,雙方謾罵從微信遂轉移至電話爭吵。本來,事情到此該告一段落了,但馬某、靳某仍覺得不夠解氣,繼續挑釁歐某,放話對方“你敢不敢出來見個面”。歐某沒有多想,也賭氣地答應誰怕誰,不就是見個面嗎?隨后,歐某果然按馬某、靳某邀約見面,雙方在當面爭吵中沒有分出輸贏,馬某可忍不住了,持刀便將歐某刺傷,隨即靳某用腳踢打歐某。馬某、靳某二人將歐某弄倒受傷解氣后迅速逃離了現場。
二男子傷人獲刑賠錢
事發后,受傷的歐某經人送往醫院搶救治療,先后花去了上萬元醫療費。同時,當地警方接到報案后,立即對涉嫌故意傷人的馬某、靳某二人展開追捕。案發兩個月后,警方先后將二人追捕歸案。經鑒定,歐某的損傷程度為輕傷二級。案件查清后,涉嫌故意傷人的馬某、靳某二人被檢察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
奉節縣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馬某、靳某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一人輕傷,其行為均已構成故意傷害罪,且系共同犯罪,應當受到刑罰處罰。法院認定,被告人馬某、靳某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系坦白,可依法對其從輕處罰。二被告人系初犯,且愿意賠償受害人經濟損失,有悔罪表現,可酌定對其從輕處罰。隨后,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馬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靳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二人連帶賠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歐某的醫療費、誤工費等共計1.7萬余元。一審宣判后,被告人馬某、靳某不服,向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二審中兩名被告人又撤回了上訴。
法官提醒:
文明上網,理性娛樂
承辦此案的法官稱,網絡因其具有互動性、虛擬性、高效便捷等特點,正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網絡游戲也日漸成為年輕人的新寵甚至于癡迷其中。在網絡這一虛擬空間中,沒有了人與人面對面的相處與交流,一些年輕人往往容易在沖動情緒的引導下,隨意使用一些具有攻擊性的語言,由此釀成禍事。
在本案中,被告人馬某、靳某與被害人歐某通過麻將軟件在微信群中玩游戲相識,因相互猜忌,從而爆發語言沖突,后因語言沖突不能安撫沖動的情緒,最終演變為見面就打斗而傷人。當然,最終為本次沖動行為買單的還將是他們自己。據此,承辦法官提醒廣大網友:網絡并非法外之地,要文明上網,理性娛樂,凡事三思而后行。此外,在網絡虛擬空間中要增加安全意識,不隨意泄漏個人信息,更不要輕易接受陌生人的見面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