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建”)獲悉,中國最大、功能最全、全方位的現代化城市綜合交通樞紐25日上午在重慶市沙坪壩區正式建成通車。
作為該項目的建設方,中鐵十七局重慶沙坪壩鐵路交通樞紐工程指揮長屈家奎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這是一座地下8層、地上2層,投資近106億元人民幣的工程,集高鐵、軌道交通、道路交通、人行交通為一體,它的開通運營實現了提升城市形象、地區的交通改善、商圈提檔升級與城市核心區擴展,并將成渝高鐵的成都到重慶運行時間由80多分鐘縮短至58分鐘。
擁有113萬人口的沙坪壩區是重慶市最老的主城區,醫院眾多、學校林立、商圈繁盛。特別是地處核心區域的三峽廣場,是重慶市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商圈之一,周邊居民有50余萬人,日均人流量30余萬人次,人口密度達全國之最。同時,該地區也因巨大的車流量,被當地的百姓戲稱為重慶市的頭號“堵城”。
七年前,隨著最后一列綠皮火車緩緩駛出,承載了重慶市民無數回憶的老沙坪壩火車站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沙坪壩鐵路樞紐改造工程正式拉開帷幕。
施工區域距離最近的居民樓僅6米,高峰期每天要消耗近1000噸的鋼筋,所使用的腳手架鋼管總長3.7萬公里,相當于中國陸地邊界線的1.7倍……一系列的數據背后,屈家奎告訴記者,這項在直轄市主城區腹地施工的全國體量最大的工程,被業界稱為“亞洲最難、最復雜”的地下交通樞紐工程,其施工難度不亞于在心臟上做手術。
“在人口如此密集的鬧市區,如何將施工噪音、粉塵降到最低,不影響市民的正常生活,也是我們著重考慮的問題。”中鐵十七局重慶沙坪壩鐵路交通樞紐工程黨工委書記李子勤說,該項目施工方將深基坑爆破施工全部安排在白天,采用噪聲和震感最小的數碼雷管減振爆破、為工地上的混凝土泵車和地泵全部加蓋防護罩、全程采用人工挖孔樁、定期對周邊住宅區進行噪聲監測防止噪音超標、嚴控作業時間,在高考、中考等特殊時期全程“靜音”施工。
此外,項目還在工地安裝了集溫度、濕度、PM2.5、噪音、粉塵檢測為一體的綜合環境檢測儀,實時監測現場各項數據,確保整個建設期間綠色施工。
該項目建成后,當地市民或旅客在高鐵、地鐵、公交、出租車、網約車之間任意換乘的最長距離不超過200米,徒步換乘僅需不到3分鐘,真正實現了交通工具的無縫換乘。樞紐還提供了4000余個社會停車位,出入口直通周邊的主要干道,有效緩解了商圈停車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