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消息,東阿阿膠(53.020,-5.89,-10.00%)今日股價遭遇重挫,跌停收盤。股價重挫必有起因,原因在哪里呢?本文將全方位解讀。
多家機構持有或有浮虧
除去產業戰略投資者及滬港通交易持有外,證金、安邦資管、匯金、太平人壽、美林及富達基金等多家機構旗下產品持有該股,盡管未知持有成本,但粗略來看,當前股價已經跌破一年新低,相關持有機構或有浮虧。
去年廣告費5.13億元是研發支出2.28倍
醫藥行業廣告轟炸模式引發公眾視覺疲勞和輿論界批評,盡管公司去年研發支出為2.25億元同比增長34%,但與去年廣告費5.13億元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廣告費用是研發支出2.28倍, 2017年1-12月實現營業收入73.72億元,同比增長16.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44億元,同比增長10.36%,凈利潤增速僅達到“兩位數”的邊。
一年股息率僅為1.6%
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9元(含稅),分紅總額達5.89億元;2012年至2017年,東阿阿膠累計現金分紅總額已高達31.39億元。不過,按照今日發稿時股價53.02元計算,一年股息率僅為1.69%,僅僅與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持平。但東阿阿膠一共購買了60億元銀行理財產品,期末理財產品27億元,貨幣資金高達17億元。
一季度凈利6.09億 同比僅僅增長1%
一季報,公司2018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16.96億元,同比增長1.17%;中藥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15.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9億元,同比增長0.8%,中藥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12.02%,公司每股收益為0.93元。
水煮驢皮與阿膠無效論的質疑
春節期間,國家衛計委“全國衛生12320”衛生公益熱線官方微博發布一則標題為“過年不值得買之阿膠”的微博,將阿膠稱為“水煮驢皮”,再次將阿膠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有業內人士表示,“其實對于阿膠的爭議一直就有,這種在網上突然發酵的輿論漩渦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
前一段時間,有媒體曝光稱,素有“阿膠之鄉”的山東省東阿縣的假阿膠生產產業鏈已成規模,并有多家知名企業被卷入造假風波。身處東阿縣的東阿阿膠雖未被指出造假問題,但依舊難逃輿論旋渦。
4月5日,東阿阿膠發表聲明稱,東阿縣阿膠造假與東阿阿膠無任何關系,并表示將追究相關機構的法律責任。
成本激增 漲價策略能一直有效嗎?
2017財年,東阿阿膠購買消耗性生物資產增加7.6億元,比較之下,2016財年僅增加兩億元,同比增長280%。東阿阿膠業績雙增的背后是對驢皮需要的激增,也正如其經營風險所述:“存在驢皮原料緊缺的風險。”
“東阿阿膠天貓旗艦店”掛出通知,從3月20日起,240g阿膠片零售價調至1439元,每盒上漲141元。一同上漲的還有阿膠速溶粉。2011年,阿膠塊價格一次性漲價60%;2012年累計漲價50%;2013年兩次漲價30%以上;2014年漲價70%; 2016年11月漲價上漲36.44%。實際上,此次終端提價,還是基于2017年11月20日,東阿阿膠發布公告,將重點產品東阿阿膠出廠價上調 10%后,零售價做的跟進調整。這還遠遠不夠。東阿阿膠總裁曾表示,漲價是價值回歸,目標價位是6000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