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在辯論,其實只是在吵架
九成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加強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漫畫:金艷
邏輯思維訓練有助于培養一個人的思辨能力。但是目前不少人缺乏批判性思維,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狀態。還有人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術中,都存在著思維不嚴謹、邏輯推導混亂的問題。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不重視邏輯能力培養和教學方式死板單一被受訪者認為是目前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上的主要問題。92.3%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72.5%的受訪者認為培養邏輯思維有助于培養思辨能力,54.3%的受訪者認為有助于培養創新思維。
受訪者中,00后占0.7%,90后占29.4%,80后占53.3%,70后占12.8%,60后占3.2%
不重視被認為是邏輯能力培養的主要問題
在天津某私企做市場營銷工作的趙楠(化名)覺得自己邏輯思維不太好,“有時需要匯報市場方案,但我不能清晰地表達觀點,有時會被別人的思路和方案帶跑,沒有自己的觀點”。
在上海某私企做公關工作的鄒慧(化名)上學時參加了學校的辯論隊,她覺得練習辯論讓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打了4年的辯論賽,我覺得自己會很注意推導過程的邏輯性,語言表達上也清晰很多了”。
調查顯示,18.2%的受訪者覺得自己邏輯思維很強,53.2%的受訪者覺得比較強,24.9%的受訪者覺得一般,3.1%的受訪者覺得比較弱,0.6%的受訪者覺得很弱。56.9%的受訪者覺得現在人邏輯能力強,33.7%的受訪者覺得一般,9.43%的受訪者覺得弱。
湖南某高校學生小余(化名)覺得自己邏輯思維一般,“大一時學過批判性思維這門課,當時課上學了一些邏輯知識,但感覺考完試就忘了不少。”小余覺得一些理工科的同學邏輯思維要更強一些,自己則不太會批判別人的觀點,遇到一些復雜的問題,思路會比較亂。
在重慶做公務員的程一(化名)說,求職時參加的許多考試都有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考察,當時他還特意學習了一些相關知識。
調查中,23.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完全掌握邏輯學知識,64.7%的受訪者基本掌握,還有11.4%的受訪者完全不知道。不重視邏輯能力培養(58.8%)和邏輯課程教學方式死板單一(51.1%)被受訪者認為是目前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上的主要問題,其他還有:過于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少(38.0%),課程難度與學生能力不匹配(38.0%),沒有邏輯學的相關課程(37.6%)和只傳授知識、不啟發學生(19.2%)等。
北京海濱邏輯研究院院長胡海濱認為,我國青少年思維邏輯性較差,主要體現在對一些現象、問題的本質分析不清楚,也就是沒法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沒法判斷、認識事物的本質。“邏輯一種是形式邏輯,另一種是批判性思維,現在存在的問題普遍表現在后者,如果論證的過程是無懈可擊、嚴密的,那么觀點是可以接受的,但現在學生往往看不出論證過程中的問題,所以很容易輕信對方的觀點。有些國內一流學校的學生,在國外學習時發明創造及論文成果寫作不行,這不是基礎不行,而是邏輯思維跟不上,沒有運用和推導數據的能力”。胡海濱說,他的學生曾去捷克做訪問學者,發現當地的幼兒園會注意教孩子在提出一個觀點時,提供證據去證明,“我們的學生往往是直接‘蹦’出一個觀點而沒有推理”。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經濟管理系教師趙鑫全覺得,我國的青少年邏輯思維中的推理能力比較強,但批判性思維比較弱。“比如通過公式x可以推導出y,記牢公式進行推導的過程是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維體現在分析為什么x可以得到y,以及這個過程是否受到認可。這是和教育的整體環境有關的,現在我國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和國外MBA等經濟管理類考試中都有邏輯能力的考核,但是我們的考試中對推理能力的考察可以占到2/3,而國外則更多地側重批判性思維的考察”。
67.9%受訪者建議將邏輯思維訓練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調查中,92.3%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其中26.7%的受訪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培養邏輯思維,72.5%的受訪者認為有助于培養思辨能力、不盲從,54.3%的受訪者認為有助于培養創新思維,45.0%的受訪者認為有助于培養求真探索的精神,44.0%的受訪者認為有助于形成理性的生活方式,24.8%的受訪者認為有利于個人全面發展。
鄒慧覺得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很重要,“現在看一些影視作品或者跟其他人討論問題時,我比較能發現對方的邏輯漏洞,比如有的人喜歡說因為什么,所以什么,我就會注意聽這兩者之間是不是真的有因果關系”。
胡海濱認為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十分重要,會影響到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邏輯思維能力會影響你對問題本質的分析把握,再有就是會影響論文寫作能力和發明創造”。
趙鑫全認為邏輯思維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是判斷別的觀點是否正確,分析事情的合理性、客觀性,以及一個原因的解釋是否合理。“我們在參與一些問題的討論時,需要的是理性,但是網絡上有很多‘鍵盤俠’,他們通常只是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隱藏著許多推理漏洞,針對別人的觀點在討論,而不是針對別人的論證,也就是說不清楚你得出觀點的依據是什么,這只能算做爭吵,而不是討論,真正的討論或辯論需要從對方的邏輯思路入手”。
培養邏輯思維,67.9%的受訪者建議將邏輯思維訓練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54.0%的受訪者建議提高邏輯學教師的數量和隊伍建設,46.3%的受訪者建議增設基礎邏輯學課程,增加學習機會,40.6%的受訪者建議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視啟發教學,32.4%的受訪者建議完善邏輯課程設計,制定科學考核方式,17.5%的受訪者建議開展辯論等比賽,強化知識的應用。
鄒慧覺得,學生時代是學習培養邏輯思維的關鍵時期,要利用好課堂的機會,多參與討論,鍛煉自己的思辨能力,多閱讀一些邏輯學的書籍。
胡海濱認為,普通人培養邏輯思維可以從因果邏輯上加強,第一種可以看邏輯題庫,看一些因果論證的練習,第二要構建自己的清晰表達,可以看麥肯錫的《金字塔原理》。
“邏輯思維是一門科學,需要掌握一些常見的邏輯理論,同時要學習辨識一些基本的邏輯謬誤,然后要學習一些批判性思維的規則。”趙鑫全認為掌握鍛煉思維的工具是第一步,接下來要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地運用,“還可以看一些經典的法庭辯論詞、批判性的文章。另外,還要讓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對一些社會現象的討論要敏感,不要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