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院傍名牌不能放任不管
你以為“協和醫院”指的就是北京協和醫院?記者通過第三方軟件檢索發現,全國竟有1700多家“協和醫院”。“同濟”“華山”等知名醫院,同樣長期遭遇“傍名牌”困擾:正牌就幾家,但全國不認識的“親戚”卻有成百上千。(10月18日新華網)
實際上全國各地頻頻出現的“協和醫院”“同濟醫院”和真正的北京協和醫院、上海同濟醫院完全沒有關系,既非合作,也非托管,更不是掛靠,而完全就是一種“傍名牌”。而且正牌的協和醫院和同濟醫院都是公立三級甲等醫院,但是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傍名牌”的協和醫院、同濟醫院,幾乎清一色是民營醫院。
然而只要贏得了公眾的信任,就能為自己招徠更多的患者就診。如果這些形形色色的協和醫院、同濟醫院能夠守法經營、誠信經營,問題還不大,但實際上他們屢屢被曝出編造疾病、術中加價、誘導醫療等違規違法問題,既嚴重損害了患者的合法權益,甚至影響到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還損害了正牌的協和醫院、同濟醫院的形象和信譽。
面對這種“李鬼遍地”的現象,正牌醫院也很無奈。以北京協和醫院為例,按照國家相關工商管理條例,北京協和醫院不能獨享“協和”二字,只能以“北京協和醫院”六個字為注冊商標,那么換了其他城市,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前面冠之以城市的名字,后面加上“協和醫院”,稱之為“某某協和醫院”而依法注冊經營了。其他著名醫院,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說正是這樣的“法律漏洞”,才讓各種各樣的醫院“傍名牌”現象泛濫成災,嚴重破壞了醫療秩序,也損害了群眾利益。
既然法律上存在漏洞,能否通過對法律的修訂和完善,來加強對名牌醫院的品牌保護呢?或者是借鑒目前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對已經專屬某地,形成品牌的醫院品牌進行保護,禁止其他醫療機構再注冊和稱呼同樣的名字?這無疑是值得引起相關部門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