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獎學金不僅是一份“獎勵金”
教育時評
一年一度的國家獎學金又頒獎了,評審機構再次強調:“優中選優”是確定獲獎者的唯一標準。8000元的獎金不算巨額,但是評審過程中的“八道關”體現了對獲獎者絕對的高標準、嚴要求。可見,國家設立獎學金,“獎學”的意義遠大于“金”。對于獲獎學生來說,獎學金不單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肯定和一次自我審視。
嚴格國家獎學金評審,有利于充分體現我國教育的各項功能。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國家獎學金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大增加了獎項的“含金量”,這是可喜的。國家獎學金在評定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成績、社會活動、科研訓練等各方面,學生要得到國家獎學金必須要以獎學金的評定標準為依據來進行自我完善,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會更加注意思想品德,這又是一種良性循環。
國家獎學金的獎勵對象是品學兼優的大學生,通過這一些列的嚴要求和高門檻,學校可以對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政治觀念以及行為規范進行培養、引導和教育,從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與高校的教育目的保持高度一致。
完善國家獎學金的評審制度,有利于學生提高自我審視和自我規劃的效果,增強獲獎學生的朋輩效應。
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會對校內獲得國家獎學金的學生進行宣傳。其中包括事跡宣傳、個人感受訪談、個人經歷報道等。這種宣傳作為獎學金評審的后續工作,往往會營造出一種遠比獎勵本身更為重要的輿論氛圍。因為能夠獲得國家獎學金的學生在從學習、學生活動、科研等方面來看都是一個優秀群體,選擇這么一個群體作為普通學生的學習榜樣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對于獲得獎學金的學生是有力督促,要求這些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行為與成績都要一如既往地保持較高水準,甚至制定出更高的奮斗目標;另一方面激發周圍普通學生不斷上進的愿望和信心。讓普通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找到一個學習的標桿,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引領作用。
不是所有優秀的大學生都能獲得國家獎學金,但是獲獎的一定是優秀的。讓這個獎項成為所有大學生為之奮斗的目標,正是其設立和存在的根本意義所在。